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仅用7个月!国内首座全自动化渔港浇筑完成突堤码头主体结构

2023-11-27 23:51 作者:基建观察室  | 我要投稿

11月25日19时,随着最后一块面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铁十六局集团参建的全国首座全自动化渔业码头——江苏盐城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二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顺利完成全部突堤码头主体结构浇筑,为新渔港港池明年竣工并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浇筑施工现场

该渔港位于世界珍禽丹顶鹤之乡盐城市射阳县,处于江苏省沿海中心点,是盐城唯一的国家中心渔港、江苏省第二大渔港,也是对台湾渔民开放的重点渔港。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总体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将分两期三部分建成,建设期间将陆续新建渔业码头2308米、海洋牧场岸线200米、休闲码头200米、综合管理岸线150米、泊位248个。新建渔港系对既有渔港的扩容提升改造,新渔港码头由2022.42米顺岸码头、16座突堤码头及相应配套设施组成,建成后年渔货卸港量可提升至25万吨。

集团二公司承建整项工程的11座突堤码头及与之对应的顺岸码头、港池土方、生产辅助建(构)筑物等。该类突堤码头按现代化智慧码头、全自动化码头设计打造,每座码头平台由三个结构段构成,平台长80米、宽20米,由75根钻孔桩承载,每桩深达54至57米不等,平台以梁板整体现浇结构形式浇筑,一座平台可同时停泊四艘渔船作业,也可为远航渔船自助加油加冰,系整个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核心工程。

该渔港地处沿海,常年刮起的海风氯离子含量高,对混凝土强度提出了严峻考验,对钢筋可造成严重腐蚀,裸露钢铁甚至发生肉眼可见的锈蚀,这些都会极大影响码头混凝土整体耐久性,因此对混凝土防腐控制是码头施工质量管控的关键点。为确保码头全部混凝土建构筑物达标、有效增长使用年限,项目团队掌握好混凝土添加专用海港防腐剂的时机,尽可能缩短钢筋绑扎后、混凝土浇筑前的暴露时间,以“施工控制+过程控制”双机制保障浇筑质量。


最后一座突堤码头浇筑施工

“在滩涂地打桩”是该渔港施工最显著特点,突堤码头桩孔位于淤泥质地层中,挖出后极易坍塌、缩孔。为协助设计方设计最佳施工工艺,项目班子冲锋在前,在芦苇荡密布、满是蚊虫、烈日海风强劲的现场一呆就是一整天,除了安全帽带部位外满脸晒得黝黑。在密切统计桩基技术参数、开展静载试验以获取数据后,经多项方案比选,最终决定采用护筒深埋、在钻头上增加小装置、添加探笼等措施保证成桩质量,为保障突堤码头主体结构浇筑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码头钻孔桩打桩施工

7、8月份射阳正值多雨季节,滩涂施工通行给项目团队增加了又一道“难题”。该项目仅有一条主便道供工程车辆及人员通行,加上连绵大雨导致铺在滩涂上的钢板持续下陷,严重的地方需铺上三、四层钢板才能行车,管理、作业人员常常不得不行走在淌满淤泥的钢板上,极易打滑。为此,项目部坚持以党建引领促生产、保进度,他们另辟蹊径,修建了环形支便道、增加临时便道,实现“曲线救国”,保证了突堤码头不因天气原因延误工期。


港池顺岸码头加紧施工中

为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争创江苏省平安工地“示范工程”“扬子杯”,项目团队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周密部署施工计划,科学组织人机进场,自今年4月底启动主体施工以来,共投入机械近百台、作业人员300余人。积极搭建“安全、技术、人员、场地、机械设备、环保”六位一体智慧化管控平台,对全线实行6个作业面平行施工、“白+黑”24小时倒班作业,实现了进度、安全全面受控。在全体人员的主动出击下,项目部仅用7个月,就完成了11座突堤码头的主体结构浇筑,包含突堤、顺岸在内整个港池码头将于明年上半年全部竣工,明年开渔节时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黄沙港渔港项目是盐城市盘活多年闲置土地、发展渔旅产业的重要举措,建成投产后,将在国内率先拥有全自动智能卸货码头,并逐渐配套建成水产品交易、冷冻仓储、渔需物资仓储、制冰加水等功能区,可同时满足1000艘海洋渔船日常停靠、3000艘以上渔船进港避风,极大提升码头作业效率,大幅降低渔船补给成本,对促进盐城渔港经济区形成、优化江苏全省产业布局、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发挥重要作用。

(张利波、毛占琳、葛连鹏)

仅用7个月!国内首座全自动化渔港浇筑完成突堤码头主体结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