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尚与文化 | 传统文化的时尚应用——以大足石刻为例

2023-11-27 23:43 作者:冷芸时尚圈  | 我要投稿


▼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一、文物元素在国货潮品中的应用方式

1.分享大家最喜欢国潮产品及其特征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以大足石刻纹样为例,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当下的时尚中。首先我分享了一组以大足石刻为灵感来源的服装设计作品:

其实不仅是大足石刻,现在有很多文物元素都已经被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用品之中。在讨论时大家也分享了自己喜欢的国潮产品。我自己比较喜欢花西子的口红和粉底,这是一家以中国花卉文化为概念的彩妆品牌,它选择中国传统花卉来命名口红色号,比如牡丹、芍药等。其实我之所以会关注这个品牌,是因为看到它联名盖娅传说推出了以中国神话故事为主题的彩妆系列。



这个系列中就有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色号,取材自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在口红产品的设计上,外包装使用了非常精美的纹样雕刻,上面印有中国传统花卉图案,中国风元素很突出,也很有品牌辨识度。这一点也得到很多参与讨论的芸友认同。


2.分享大家喜欢的博物馆文创

博物馆文创近几年很火,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好的设计在博物馆文创作品中出现。重庆的登康牙膏前年就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过国潮牙膏产品。登康选择以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为设计元素,比如牙膏包装上印有牡丹花卉图案,背景采用紫禁城墙面的仿古砖石纹样,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除了登康与故宫博物馆的联名,冷酸灵与国博联名的系列产品也很有特点:

现在我们也在与登康洽谈合作,希望可以为他们设计以大足石刻的典型纹样为主题的牙膏包装。大家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是否看到过这类日化产品与文化机构或景点进行这种文创联合的尝试呢?这些联名产品我是非常感兴趣的,也试想过如果真的推出石刻元素的牙膏包装,把这种有着浓厚文化特色的产品放在商店的货架上一定会非常抢眼吸睛。

关于大足石刻,很多芸友不太了解。芸友梧桐在讨论中提到她两个月前才刚去过大足石刻,所以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

我也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我对大足石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5年前,2018年底和2019年初,我们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了一次以大足石刻为主题的服装设计创意大赛。那正是我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学习和考察大足石刻的风格。

原来我一直以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都差不多,但这次深入探访大足石刻,让我发现它在雕刻造像技法上有独特之处,尤其是对菩萨们服饰衣着的刻画,非常精细生动。大足石刻中菩萨们的衣裳造型完整,衣带飘逸,并且在衣服的褶皱及纹样上下了非常多工夫雕刻,栩栩如生。我一下子就被大足石刻的这些细节和工艺给惊艳到了,深深陶醉在这种建立在东方人文审美理念上的美感里而无法自拔。

记得在这个设计大赛的志愿者宣讲活动上,我特意搜集了150多页大足石刻菩萨造像图片给参赛选手们分享浏览,在此也由衷建议大家如果还没有亲眼见过,一定要抽时间来重庆大足一睹这一世界级艺术瑰宝的风采。


3.探讨国货潮品出圈的方式

关于如何在市场消费品牌中应用石刻艺术元素,我以2019年两个参赛选手的作品举例,如果要在服装设计里运用,大家会喜欢展示的两个设计作品中的哪一个呢? 大家能否接受像第一幅图中直接将石刻中一个大的佛像头像直接放在服装上,比如T恤上印这个头像?


讨论中大家倾向于选择第二幅图的设计,认为其主要以印花的手法应用石刻图像,与服装整体搭配得当,工艺难度不高,市场接受度会高一些。


而对于第一幅图中的设计,冷芸老师进一步分析了这个问题。她说,首先这种大的佛像头像过于明显地展示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其次我们要考虑消费者会不会接受。一般非佛教信徒都不会把佛教人物图像穿在身上,所以市场销售这样的设计,接受度肯定不高。可能把龙的图腾纹样放在设计上还能被很多人接受,但是这么大个佛像头像,无论消费者是否信奉佛教,都不太会购买和穿戴。


而梧桐提到,她设计服装时遇到过有顾客反馈说龙的图案与自己的生辰八字相冲,不能接受这样的元素,所以文化符号在商业设计中确实需要慎重。我非常认同冷芸老师和芸友们的专业见解。的确,早在2020年,当我们为大足旅游局设计开发石刻主题的文创商品时,就已经考虑过文化符码方面的问题。可能相对于直接使用佛像元素而言,在消费品设计中,提取植物或动物纹样来应用,市场接受度会更高一些。



梧桐分享了她最近设计的一件马甲,这件马甲名称为“浮光玄云”,运用了中国画中的山水元素,既有一定的设计感,又不会过于明显地带有文化宗教色彩,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通过这部分讨论,我们对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意识到,要考量目标消费群体对文化符号的接受程度,避免使用容易产生代际文化隔阂或者有明显宗教属性的图像,适量提取植物、动物及山水元素来运用,可以使设计更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大家平时是否会主动关注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信息?博物馆文创可以说是目前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得比较成熟的产品品类。有不少博物馆先后推出了一些个性化的IP形象,进一步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以下就是陕西博物馆近期推出的名为“唐妞”的IP形象和相关文创商品,这是陕西博物馆联合一家动漫公司,以唐代仕女为原型绘制的二次元动漫角色。



关于是否会关注和消费这些博物馆文创产品,芸友们给了不同的反馈。芸友石花平时不会特意关注这类文创产品,只是偶尔在微信一些历史文化类公众号的推送里才会刷到一些热门博物馆新品的报道,比如故宫博物院的新文创。


但看到上图这种Q版的唐妞形象觉得设计得很可爱,可能会吸引喜欢少女风的年轻女性消费者。自己的小孩可能也会喜欢这样卡通化的贴纸和文具类商品。芸友西西之前会时常逛一逛故宫博物院旗舰店,也买过一些辅助读物和文创小商品,也表示很喜欢这个唐妞,认为将传统元素融入动漫风格是一个挺好的尝试。


目前各大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以小件商品居多,像钥匙扣、文件夹、袋子之类的非主打业务。受产品品类所限,吸引得更多是年龄层相对较小的消费者。我认为这类博物馆IP可以在时尚服装等方面有更多尝试。博物馆文创中的服饰单品,丝巾应该是最常见的。芸友西西之前负责设计的一个主题服装系列就曾经推出过以敦煌壁画为设计元素的丝巾产品,这类产品当时反响不错。


目前传统文化IP在服装上的应用,也以敦煌的元素居多。但其实随着新中式和国风时尚的兴起,将更多的元素,比如陕西博物馆的唐妞,或者是大足石刻等纹样元素应用在日常着装中也未尝不可。梧桐分享了的这个案例,是一位抖音上的国风服装设计师最近推出的一款印着水墨漫画仕女图像的香云纱面料,取得了很好的销售反响,可以看出这种中国风元素结合了一定的时尚俏皮感,很受消费者欢迎。


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设计师没有选用传统的水墨人物图像,而是结合了一定卡通化的手法,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文创和服装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可塑性和趣味性非常重要,能够吸引更年轻消费群体。




二、朱伊纹与大足石刻纹样

在国潮元素成为热门,逐渐走俏的过程中,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国潮秀或者产品的带动作用?梧桐提到李宁前几年举办的大秀,以敦煌芸芸为设计主题,当时反响很热烈。其实除了李宁的敦煌秀,还有一些其他类似尝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朱伊纹元素的使用。


上图这些就是朱伊纹。朱伊纹样(Toile de Jouy)起源于18世纪晚期,一个德籍年轻人Philip Christopher Oberkampf在巴黎郊外的朱伊(Jouy)小镇开设印染厂,生产本色棉麻布的印染图案面料。


朱伊纹样描绘了贵族们闲适的生活状态,刻画生动细致,画面极具情节感,展现一种历历在目的生活记忆,以及人和环境其乐融融的情怀。这种纹样当年在欧洲非常流行,近现代来说,还被一些奢侈品牌在产品设计中加以应用。


为了能与朱伊纹形成对比,我准备了一些大足石刻中的典型图案元素图片,比如上图这些童子形象、莲花、菩萨、菩提树等,你们觉得这些石刻元素与之前提到的朱伊纹相比,区别和特色在哪里呢?西西分析朱伊纹的设计灵感可能也是最初来源于中国文化,只是后来在欧洲本地化发展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石花认为时尚本来就是一种循环变迁的过程,也许这种古典图案正好在像盖娅传说大秀这样的契机碰撞下再次热起来,但过一段时间又可能被其他元素取代。这些不同的图案元素可能适合应用在不同款式和风格的服装产品上,这需要设计师具有很强的匹配能力。比如以上图这些图案作为设计元素,将其做成刺绣应用在汉服上,配合上印花面料,或者可以在飘逸仙气的丝质纱裙上应用这些元素,也许会让设计成功兼具韵味与新意,呈现出与原作焕然一新的效果。

创意设计不仅需要保留传统韵味,同时也需要增强元素的可塑性和趣味性,才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与此同时,不同元素与产品风格之间的匹配也至关重要。这些关键点都给了我们在后续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时,很好的经验参考。




三、大足石刻纹样时尚应用的路径


1.分享大足石刻纹样应用的时尚消费品

下面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大足石刻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特别是在服装和家居用品的应用方面。

我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组应用大足石刻典型图案设计的丝巾产品,这些丝巾选择了石刻中的人物、植物和几何图形要素,进行了重组和强烈对比的色彩配搭。冷芸老师认为,这种高饱和度的色彩搭配放在欧洲市场可能会受欢迎,但相对来说亚洲人的审美观念不能完全接受。她进一步指出,中国消费者普遍不太喜欢这种强烈对比的高饱和颜色。西西也表示认同,她以前设计丝巾时就发现,哪怕原本图案色彩偏艳丽,也需要调整到较柔和的灰度才能吸引中国客户。

除了丝巾,我也分享了一些应用石刻元素的家居纺织品,比如桌布、抱枕、地毯等。芸友们普遍认为这种以中性色系为主的柔和色彩搭配更符合东方审美情趣。其中这款由我们团队开发设计的一款石刻元素地毯,使用了深蓝灰为基调,略微打上亮色增强层次感。正如冷芸老师所说,相比服装,家居用品在色彩运用上可以更为大胆,适当使用高饱和度的色彩组合,通常都是可以的。


最后,我们围绕大足石刻的元素,思考了其在时尚行业的应用潜力。如果要将大足石刻元素应用于服装面料,可以从一些比较中性、通用的植物图形入手,适当融入一些人物或动物要素来增加趣味性。如果是应用于地毯、靠垫等家居面料可以大胆一点,加入更多人物角色及故事性的组合。丝巾可以考虑以印花或织造的方式添增石刻元素,这既能起到点缀作用,也能赋予产品文化内涵。至于使用在成衣产品上,可先从一些装饰件入手,比如衣领、袖口等,逐步验市。如果预售反响良好,再考虑增加织物产品的种类。我们相信,只要把握好度,传统元素也一定可以通过设计师的巧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创意的现代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量社会认知和审美偏好,不能生搬硬套。同时,传统元素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无限可能,值得我们不断研习探索,以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为使命,赋予传统以新生命,使之在现代社会绽放异彩。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陈畅

美术编辑:李宁


时尚与文化 | 传统文化的时尚应用——以大足石刻为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