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即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也译作自我实现预言)(5/2)
上一篇文章,我们知道了快乐不是此消彼长的东西,而是我们的快乐可以感染别人也体会到快乐,并且帮助别人快乐也是在快乐自己,一个良性的循环。与此同时,经营自己的快乐,是最佳的传播快乐的方式,因为比起语言,行动更让人信服。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榜样。
这样五个基础的前提就都介绍完了,后面的整个课程基于这些前提,而未来的课程将重点在于怎么把研究得出的前提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塔尔老师继续下一个话题。以一个故事开始:
故事的主人公叫罗杰·班尼斯特,第一个一英里跑进4分钟的人。为什么这个记录不同一般呢?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坚定的认为人类不可能用少于4分钟的时间跑完一英里。甚至医生和生物学家用实验证明4分钟已经是极限。在这样的背景下,罗杰抛出豪言:“我能,我做给你们看”。这时的他在读医学的博士,同时也是一个跑步运动员,一英里最好成绩才4分12秒。所以大家只是当玩笑。但是通过训练,他一点点提升着成绩。但是也停留在4分02秒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他不相信这里有极限。在1954年5月6号,在他的母校牛津大学,他跑了3分59秒。引起轰动。但真正神奇的是,数十年没有人跑进4分钟,却在罗杰完成这个创举之后的6周,澳大利亚运动员跑出了3分57.9秒,第二年也就是1955年,37名运动员跑进了4分钟,1956年,这个人数超过了300名。
这怎么解释?
信念的力量。罗杰之前的运动员,潜意识里面有那个不可能的极限,因此潜意识限制了ta们生理的表现。罗杰的信念是“我可以”,他没有被限制。很多时候信念决定了我们是不是能做成,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的表现是我们自己认为自己的样子。
那么信念力量背后形成的机制是什么呢?这个是这两节课也就是这几篇文章要讨论的内容。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信念,显然是积极乐观性质的。因此很自然地,我们联想到了乐观主义。但是对于乐观主义也有很多带有神秘色彩的误解。
塔尔老师从皮格马利翁效应开始谈这个话题。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国王,擅长雕刻。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自己雕了一个女性雕像,并且爱上了雕像,感动了爱神,雕像变活,与皮格马利翁结合。换作我们的大白话就是“真爱感动上苍”。
神话归神话,现实中有比神话更加神奇的,当罗伯特·罗森塔尔把这个效应被应用于学校之中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实际上这个效应也被叫作“罗森塔尔效应”。这个实验很多朋友可能听过,罗森塔尔给一个班级的学生做了号称新开发的测试题,其能够快速检测那些在未来一年中实现飞速成长的学生。然后他告诉老师们几个名字,“这些孩子就是测试测出来的即将起飞的学生”,且不可以让学生知道。但测试只是普通的智商测试,名单是抓阄抓出来的。但,重点是,老师心中有了对这些学生的不同的预期,或者说信念。
一年之后,回访结果惊人:所有名单上的学生全部取得了飞速的进步。而且智商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又怎么解释?
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每个学生都具有飞升的潜质,但是老师被蒙蔽了。因此当这层“蒙蔽”在随机选择的几个学生身上揭去的时候,ta们就能够飞升。这个跟最早时候我们提到的“公交上看不见的孩子”是异曲同工。更是Marva Collins在她自己学生身上一再取得奇迹的原理。潜力每个孩子都有,你是否看到,是否去浇灌它,培养它。
说到这里,塔尔老师简单提了米尔格拉姆实验,也叫权力服从研究,以及斯坦福监狱实验。两者谈的是环境的力量。那么他就问了,既然负面环境力量如此强大,为什么我们不创造积极正面的环境,让它发挥力量呢?有这样的研究!
哈佛心理系的第一位女性终生教授Ellen Langer,在1979年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她找了一群75岁的老人,住进了一个1959年主题的别墅,也就是说,里面的装修,氛围,广播电视,都是20年前的。待了一周,这些老人的生理心理年龄同时减少,记忆显著增强,手指变长(因为年老会导致骨骼间距离变短),甚至独立性也更好,包括ta们的家人也如此评价。这个实验证明了积极的环境所带来的改变和力量。那么如何在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去创造积极的环境,来将最好的自己转化出来呢?我们下一篇文章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