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游记(6):东行列车


离开兴隆镇,我没有选择向北直抵佳木斯,而是先折回哈尔滨,然后去牡丹江。这样做的原因,是兴隆镇到佳木斯的火车时间不太友好。

要走了。兴隆镇站台上,旅客们聚在一起侃大山,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准备接车。DF11型内燃机车牵引着25T型客车准点到站,人群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排队上车。

票面上写的是“空调硬座”,实际上我坐的是软座。与国铁25系的其他车型相比,RZ25T的配置和早期动车二等座十分相似:小桌板安在座位后背,可供乘客饮食;配有横向窗帘的窗户,让旅人免受烈日烦扰。
列车沿着滨北铁路,回到哈尔滨东站。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站在出口处,逐个核对旅客的健康码。
我回到哈尔滨,就是想体验一下K5173次列车。它从“北极之城”漠河开出,终到牡丹江,几乎横跨大半个黑龙江省,是一趟名副其实的“地理列车”。


从东站坐地铁来到哈尔滨站。在车站一侧,我看到了安重根纪念馆。安重根年轻时是基督徒,致力于教育事业。甲午之后,日本侵犯朝鲜日甚。1910年6月22日那天,安重根走入哈尔滨站,在“朝鲜总督”伊藤博文经过时抽出手枪,刺杀了这位“明治维新功臣”。安重根随后被投入监狱,在旅顺就义。


站内的候车室早已不是我去漠河时的样子。旅客们排起长队,等待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站务人员不紧不慢地向检票口走来。大家逐个通过检票口,走向站台。


列车驶出哈尔滨站,沿着俄国人修筑的中东铁路 ——如今的滨绥线哈牡段—— 向东急行。车过苇河车站,我试图寻找当年去亚布力滑雪途中经过的苇亚铁路。只见它和在这里岔出的滨绥老线一样,隐没荒草,难觅踪迹。


嫩江的小姑娘趴着窗框上,好奇的看着眼前风景。忽然,她转头问她的爸爸:“森林里有老虎吗?”
她的爸爸,一个健壮而不实幽默的青年人,回答道:“现在东北都没有老虎了,得到动物园去找。”
“其实随着环境改善,部分老虎也经由中俄边境,回到了东北。”我连忙补充。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头,继续追问:“老虎如果追上我们的火车,会把玻璃拍碎吗?”
“第一,老虎的速度赶不上火车;第二,如果赶上火车,它的爪子肯定能把车玻璃拍碎。”小姑娘的爸爸耐心地解答。
“那我可以接近老虎吗?”小姑娘脑洞大开。
“你可真虎。”这位汉子笑骂,“只怕你还没接近,老虎先把你吃了。”众人大笑。

斜阳似火,夜的精灵爬上树梢。车型内传来列车员的声音:“各位旅客,现在是最后一趟小推车,请有需要的乘客抓紧购买。”我心想:反正也快到牡丹江了,稍稍晚些吃饭也没啥。


列车缓缓驶进牡丹江站。我拖着箱子,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放好行李后,步行来到距离酒店最近的港式餐厅大快朵颐,随即向厕所狂奔,想着,以后还是得合理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