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故事不俗,后两个故事越笑越尴尬
不出意料,《我和我的父辈》依然是如此的拼盘系列,由几个独立故事组成一部电影,算得上是买1张票,看4部电影那样子。
但是,个人感觉,我们只是看了3部电影,最后一部只是舞台剧而已。

对于《我和我的父辈》,算是主旋律电影,也放在国庆档里,还是值得一看的。下面就逐个故事说说我的观点:

《乘风》——整体不过不失,但以为进错影厅了!
幸亏我是没有迟到进场,如果迟到几分钟进场的观众,或许第一眼就看到穿军装的吴京,而且场景就在湖边,那么会否有种误以为自己进错影厅的感觉呢?毕竟隔壁厅基本都是那个湖的电影啊!
整体来看,《乘风》这个故事还是拍得不错,故事扣人心弦,有血有泪。虽然是战争里的“小格局”,但还是拍出了非凡的意义感,非常热血。
就是由于近年来这类战争片越来越多,也动用上更多的演员和宏大的场景等,便显得《乘风》这故事相对弱化了一点点,毕竟隔壁湖的故事更具传播度吧。

《诗》——故事超感人,而且是最贴题的一部
对于“诗”这个片名,在故事还没开始时,我还以为是写当代诗人,或许是文人的故事。其实不然,这个故事与《我和我的祖国》里《相遇》那故事同出一辙,都是同样非凡的意义,但《诗》会更虐心一点点。
虐心的是那些为祖国事业能腾飞而艰苦奋斗的人,而且他们还“隐姓埋名“,就连面对家里的孩子,也不能透露自己的工作。
电影优美的把这些无私奉献的人给予“诗人“的称号,形容他们是在天上作诗。
故事虽然是很悲催,但也充满了浪漫主义。黄轩所演绎那父子的恩情,还有章子怡演绎那对任何人、事、物都那么的柔情,将整个故事升华上非一般的意义。
最后还要赞赏一下孩子们那真情演绎,尤其是有难度极高的个人情感爆发点,呈现出来可是那么的自然、真实,非常难得。

《鸭先知》——奇怪的片名,带来奇怪的笑点
《鸭先知》,开始会令人看得一头冒水的,建议大家别跟着冬冬的作文思维去想象和计算,就不会头痛了。
其实这个故事是以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广告的诞生为背景,形容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篇章。
故事的意义在于形容新思想与传统思想的冲击,但是,有多少观众能get到这个点呢?
我就完全没有感受到,只感觉全片都是带来欢乐感,让我们开心的过节。。。
而且,我还感受到,要做人上人,就要从小去培训那骗人的技俩。反正我看到的是一部“反面教材“,虽然很欢乐,但还是不太敢和孩子去讨论这部片的意义所在。

《少年行》——有点扯淡,实属无聊
浮夸、做作、华而不实,就是我对《少年行》的感觉。本来,有开心麻花、沈腾、马丽就会有期待感,毕竟在“家乡“里,他们联手的故事算得上是最佳的。可惜,在“父辈”里,却有点“马失前蹄“了。
“我和我的父辈“,看到这个名字,大家定必都会想到故事都是描述老一辈的。但《少年行》却用2050的那一辈来怀缅我们这一辈,未免令人感觉有点跑题了!
沈腾演绎的是未来的穿越机器人,整体演绎得有点尴尬,感觉是”我的机器人父辈“(懂的,自然会去对比演技)。马丽演绎的更像是超能妈妈,难道是为她们那部超能一家人做预热!?
更超能的还要数孩子们,都是”开挂式“的演技,给人的感觉非常浮夸,完全没有童真感。
或许舞台剧是更需要多点浮夸式的表演,但照搬到电影里,未免会令人感觉格格不入。而且整体故事明显是跑题了,还有片名的意义也未必能令观众们有共鸣,唯有演员们演绎得有点过了!

对于《我和我的父辈》,整体来说是有点比不上祖国、家乡这两部,但还是有其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乘风》和《诗》,都是非常贴题,而且意义深刻,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敬重的父辈。而后面两部,由于过于搞笑,爆米花的味道更浓,违和感也是满满的。
其实能引起大家共鸣的父辈的故事,是有很多很多。例如是上山下乡等的故事,就应该纳入这部“父辈”的其中一个单元,而不是需要那些虚无缥缈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