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用/中国通史解说词文字稿】07殷商兴亡(上)

2022-02-01 11:21 作者:努力工作一只团  | 我要投稿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是《诗经》商颂中的一首诗,名为《玄鸟》。描写的是商族人的始祖契xie4的传奇出生。传说上古黄河下游,夷人部落里,有一个叫简狄的女子,在黄河边吞食燕子蛋,剩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契。契于是成为传说中商族的始祖。他因辅佐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地,赐姓子氏。这个黄河流域以商为族名的上古部落,从此登上人类历史舞台,并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创建了一个共传17世31王,历时五百多年的商朝,开创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青铜文明时代。

玄鸟生商

蔺窑村,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山化乡。在蔺窑村村北,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陵墓【商成汤墓】。三千多年前,以为仁德君王就被安葬在这里。这位君王,就是以成汤革命著称的,商代开国之君,成汤。

由于年代久远,以玄鸟为图腾的东夷商人的起源已不可考。【玄鸟生商】只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美丽传说。以始祖契为开端的商的先公时代,大致与夏朝同时。夏朝国势曾如日中天,但自从孔甲当王便日趋衰微,他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至人民怨恨、诸侯反叛。在夏的诸侯国中,商的势力逐渐壮大。到十四世汤继位商侯,正逢末代夏王桀暴虐无道天怒人怨之时,汤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开始作灭夏的准备。改朝换代谈何容易,不仅要有杰出的首领,还要有得力的辅佐。辅佐及时出现了,一个是仲虺hui3,一个是伊尹。

空桑伊尹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的空桑村,相传空桑村就是伊尹的故里。由于年代久远,伊尹的出生地已十分渺茫,其中一种说法是伊尹出生在杞县的空桑村。相传伊尹出生在奴隶家庭,其父亲是奴隶主的家用奴隶厨师,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的采桑养蚕的奴隶。伊尹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的志向,就是消灭暴虐无道的夏桀,救人民于水火。他先是听说有莘国不错,便来到了有莘国国君身边,当了一名做饭的厨子。有莘国国君很快发现伊尹很有才华,就让他担任管理膳食的头目。但是有莘国实在太小了,而且他与夏桀同姓。伊尹便趁着有莘国与商汤联姻的机会,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了商汤身边,做商汤的厨子。商汤很快发现伊尹是难得的人才,便破格任命他为右相。于是,伊尹和左相仲虺联手辅佐商汤。在两人的策动下,一些诸侯先后叛夏而归商。

朱凤瀚(北京大学教授)

这都是带有古史传说的一定的色彩,但是伊尹这个人确实是有的。尽管伊尹不是商人赐姓的贵族,但是对于商王朝兴起的时候有功的这些旧臣,商人还是给他们祭祀,甚至给他们很隆重的待遇。说明伊尹在商人的这个精神生活中和宗教观中,伊尹是很神圣的。

革故鼎新

离叛者越来越多,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死心塌地追随夏王朝的诸侯方国还有不少,尤其是东部地区的豕韦、顾、昆吾这三个下属国,势力不小,与商国临近,于是商汤决定剪除夏桀的这三个羽翼。商汤就在准备东征豕韦时,夏桀得知他一直在扩大自己的实力,便找了个借口召商汤入朝,却下令将商汤囚禁在夏台的重泉,即地下水牢里。仲虺和伊尹得知君主被囚禁,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汤。夏桀是个贪残好色之徒,看见这么多好东西,加上考虑不想引起商族人的不满,便只好将商汤释放。商汤死里逃生,更加坚定他灭夏的决心。商汤趁夏桀率师东征的机会,相继灭掉豕韦、顾、昆吾三国。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认为时机已到,举兵伐夏,各诸侯纷纷投奔商汤,加入伐夏大军。大军长驱直入,在今河南封丘东的鸣条之野,与夏军相遇,两军在此展开了一场决定历史命运走向的大决战。决战开始之前,汤为鼓舞士气,宣读了一篇伐夏檄文,历数夏桀的罪恶,宣称是上天要他来消灭桀。这既是商汤在鸣条会战前的动员令《汤誓》。经过战前动员,伐夏大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夏军溃败,桀被活捉。商汤攻占了夏朝的王都斟寻,汤安抚夏朝臣民后,就地举行祭天仪式。他告诉大家,桀罪恶滔天,夏朝气数已尽,并正式宣告夏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此结束。

朱凤瀚(北京大学教授)

汤灭了夏以后,商人的这个国家的发展确实有一个飞跃,标志就是他有很大的城址的就是都城的设立。从国家来讲,他的国家结构国家形态都有所发展。因为一个中心的城市,一个政治的文化的祭祀的一个中心,对当时来讲的一个国家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可以说是,灭了夏以后,商文化,还有商人的国家形态都有一个飞跃,他融合了夏文华的一部分,发展了自己。因此我们后来看到最明显的就是郑州商城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青铜器的青铜文化的发展,肯定也是在灭夏之后,得到一个飞跃,所以成为商前期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商汤声称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因此,他的声威迅速播达四方。各地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部落酋长,纷纷携带方物贡品前去朝贺,表示臣服于汤。就连远居西方地区的氐人和羌人部落也前来朝见。这就是《诗经·商颂》中唱颂的“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数月之间,竟有三千诸侯,大会于商都亳(今河南偃师)。

经过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汤最后消灭了夏朝,统一了自夏朝末年开始纷乱不已的中原地区,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朝,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

商汤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实行一系列改朝换代的措施,这些措施被司马迁记录下来,那就是改正朔、易服色、尚白、朝会以昼。所谓改正朔,就是改变夏王朝每年开始的第一天。夏称一年为一岁,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以每年正月初一为一岁的开始;汤改称一年为一祀,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每年十二月初一为一祀的开始。所谓易服色,即把衣服颜色由夏朝的尚黑改为尚白。朝会以昼,即朝见由原来的夜间改为白天进行。

商汤将商王朝内外大事治理大致就绪之后,就命人将夏禹时在涂山大会诸侯后铸造的九个铜鼎,即夏王朝的镇国之宝,搬到了商王都。这九个象征国家政权的铜鼎易主,即以为这夏王朝彻底灭亡,商王朝开始登上中国历史大舞台。商王朝革故鼎新的历史,翻开了第一页。

朱凤瀚(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古代好像认为这个鼎是一个很牢固的礼器,而且赋予它一个政权的象征意义,因为鼎它主要是礼器,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祭祀时候用的礼器。但是鼎尤其被神圣化了,作为古代政权的象征。

王震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它不是代表一个简单的王邦一个小的邦国的一个倒台,它是统治天下的共主这个政权,就是我们说的大的国家结构里的多元一体的这个国家的政权的转移。

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的载体。【河南省博物院莲鹤方壶】【河南省博物院蟠虺纹曲耳铜鼎】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有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到商王朝时期,已经达到顶峰,由此开启了中国青铜时代。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也是旌功记绩的礼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立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鼎迁于商的第三年,商汤无疾而终。臣民非常悲伤,将这位开国之君隆重埋葬。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嵩县的伊尹祠。古老的祠堂里供奉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相伊尹。商汤去世数十年后,已逾百岁的伊尹离世。伊尹辅政期间,共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位商王,为商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太甲即位后,不理朝政,耽于享乐,伊尹放逐太甲三年,后太甲悔过自责,伊尹亲自迎回太甲,让他重登王位。太甲重新做王后痛改前非,以德治民,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四方诸侯年年前来朝贡。伊尹放太甲,也作为千古佳话记录在史籍中。如今,伊尹已故去三千多年,但他的名字世代相传。相传由于伊尹精通烹饪之术,创立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伊尹也被后人尊为厨圣、烹调之圣。伊尹也由此成为中国美食烹饪业的祖师爷。

王震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伊尹在成汤推翻夏王朝的时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成汤取代夏王朝以后,辅佐成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成汤之后,对商王朝的王位继承以及巩固上以及贯穿成汤的制度和法治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伊尹很受商人的爱戴。


【自用/中国通史解说词文字稿】07殷商兴亡(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