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苏事业统考综应 答案
第一题
“给定资料1—3”勾勒了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的发展轨迹,请用一段话归纳概括其逐步完善的过程。(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炼,篇幅不超过250字。
【答案】246字
健康码历经了逐步完善的过程,一是从无到有:杭州探索数字化方案,余杭健康码诞生,迭代升级,研发全国系统,健康码走向全国。二是共享互通:各省单独制作,无法互认;建立国家平台,制定统一采集标准,促进互通;签署保密协议,保障数据安全。三是精准防控:推出场所码,位置信息上传公共数据平台,快速研判传播链;推出时空伴随,利用手机信令定位,减少防疫扩大化。四是优化完善:对系统再优化、细节再完善,保障运行更稳定;推出反向扫码,为无智能手机人员制发二维码,研发扫码程序,用于核酸采集扫码,方便百姓,弥补盲区。
【提示】
此题为概括题,要求概括“逐步完善过程”,考虑材料会有自己的逻辑线。
类似2018年国考地市卷第一题:“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
此题中,材料提示到“第一轮土地承包”“第二轮土地承包”……
同样类似江苏省考2020年A卷第一题:“给定资料1”勾勒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请归纳概括出我国互联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材料提示到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迈向互联网大国阶段、建设网络强国阶段。
我们也需要注意本题材料的“提示点”:
材料1 -- 从无到有,从独立创作到共享互通
材料2 -- 精准防控
材料3 -- 再优化、细节再完善

第二题
“给定资料4”中列举了基层一线出现的“不见面办公”与“不见面治理”工作方式,请对此进行比较分析。(10分)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篇幅250字左右。
【答案】275字
1、出发点相同:二者都是利用信息化时代新技术与新手段为民服务,提高效率,便捷群众。2、做法不同:前者为应对疫情封控管理,将对外服务窗口全面转为居家办公,通过线上服务方式受理业务,依据申办人员实际情况,开通绿色通道;后者是在基层日常治理中,不与群众见面,微信群发布通知,电话处理事情。3、效果不同:前者解除了服务对象无法到现场提交个人申请的困局,收到群众一直称赞;后者通知不到位,不符合实际,问题难解决,群众不满意。
鉴于以上比较分析,前者值得肯定,后者需要予以完善。在信息化时代,确需利用好新技术、新手段,但也要以为民服务为本,多下基层,提升治理效能。
【提示】
此题为江苏省考常考题型:对比型分析题
利用“流程型思维”,基本上3个点足矣搞定江苏题目:出发点(目的)、做法(工作方式)、效果(结果)。

第三题
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5”中“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句话的理解,围绕“给定资料6”中对青年一代的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感情真挚,语言流畅;(2)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篇幅1000字左右。
【审题】
此题为双重限定,一是语句,二是对青年的要求,写作中一定要二者都顾及到。
【材料】
材料5:
段1:提出题干语句“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段2—3:沈燮元例子,体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段4—5:孟家园例子,体现“锐意创新”的重要性
材料6:
对青年人的要求:追求进步、奋勇争先
【分论点】
调整逻辑顺序:①追求进步 → ②持之以恒 → ③锐意创新
【成文】968字
心心在一职 “三气”铸青春
“后生可谓,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为此,承载厚望,不负韶华,新时代青年当以追求进步的志气、持之以恒的心气、锐意创新的灵气铸就精彩青春,助力民族复兴。
新时代青年当凝聚追求进步的志气,激发奋斗动力。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力奋斗,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条路上,会有催人奋进的机遇,同样会有让人望而生畏的困难,古人讲:“人生万物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只有凝聚起追求进步、奋勇争先的志气,才能于“跬步”中看到“江山寥廓”,遇机遇而不躁,遭困境而不馁,肩负起民族复兴之重任。
拥有志气的同时,还需讲究方式方法。“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句话为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心心一艺、一职”道出要凝聚持之以恒的心气;另一方面在“百花齐放”的新时代,铸就精彩青春还需凝聚锐意创新的灵气。
新时代青年当凝聚持之以恒的心气,磨砺专业技能。安心者有大艺,专心者成大事,痴迷者成大业。目录学领域元老级人物沈燮元一生专注古籍,让世人看到图书馆职业最美的样子;“壁画医生”李云鹤把文物保护工作当做终身事业,被誉为“文物修复界泰斗”;时代楷模张桂梅将40多年的青春年华献给山区教育事业,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新时代青年必须牢记成功贵在坚持。
新时代青年当凝聚锐意创新的灵气,真正为民服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新时代青年要想助力民族复兴,就必须凝聚起创新的灵气。一方面,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新技术、新手段,改进工作方法,例如疫情防控期间,多地推出“反向扫码”破解了老年人扫码困难;另一方面要抓住为民服务这一创新之本,创新不是形式,而是办实事,例如基层党支部书记孟家园创新打造的“336工作法”“六大中心”等,正是精准对接了居民需求,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丰富了群众生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只要凝聚起追求进步的志气、持之以恒的心气、锐意创新的灵气,定能心至业成,铸就精彩青春,接力奋斗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