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增强苏州自闭症儿童本体感输入,肌肉力量“我”做主

2021-12-10 10:36 作者:宜童自闭症学院  | 我要投稿

一、基本情况

强强(化名),3岁1个月,感觉统合评估结果,本体觉前庭觉均为重度失调,主要表现四肢力量薄弱,粘人(不愿意自己花力气维持姿势),上肢操作能力比较差,下肢的跳跃能力也比较的差。

二、问题描述

儿童四肢肌肉力量过低,导致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例如,上下楼梯、放置物品等。

三、原因分析

1、本体感不佳,对活动所需要的力量感知和控制都非常薄弱,肌肉力量过低,对于身体的使用效率较低。

四、理想行为

1、增加肌肉力量,改善上肢操作能力和下肢的跳跃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上肢操作活动,如套圈等,独立完成从高处(约5cm高)向下跳。

五、干预过程

1、增加本体感输入,增强肌肉力量:由于人体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近端到远端”,所以不论是上肢或者是下肢,我们首先是要提升近端“大关节”的稳定性,例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稳定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稳定性;

其次进一步提升远端“小关节“的灵活协调性,例如手指的精细操作。这样子,能更好的促进肌肉力量的持续性和协调使用性。针对上肢,通过增加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姿势维持的活动,来改善肌肉力量差的问题。

这类活动有静撑,小推车,推滚筒等,当然每一个活动,都需要根据孩子当前肌肉力量的状况,循序渐进地提升活动的难度和持续时间等。

例如,小推车活动,初期孩子无法独立完成,通过俯趴在滑板上,上肢和腰腹以上露出滑板,手掌撑地向前滑行。随后,可以升级为儿童趴在地上,手作支撑,家长抓起儿童的脚腕,儿童头颈抬高,呈小推车状,练习上肢支撑以及腰腹的力量。

后期,可以加入如投球和套圈类活动,帮助孩子在强化了力量的维持和身体的稳定性后,提升上肢肌肉的协调运用能力。针对下肢,主要是通过蹲位保持和跳跃类的活动,增强稳定性。例如:蹲起取物,孩子需要蹲下捡起地上的物品后,起身放置在目标物里。跳跃类的活动阶梯,首先是平地起跳,这个阶段可以通过蹦床来过渡,不需要孩子跳得有多高,或者多远,重点是脚离地即可。

随后,是高处向下跳,练习方式为孩子站在5cm左右高的台阶上,按照拉住双手-拉住单手-撤销辅助的当式,帮助孩子做到从高处向下跳。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儿童下肢力量和稳定性。同时,提升跳跃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尤其是大动作)。

2、居家干预,双管齐下:家长帮助孩子制定“一日活动清单”,合理安排孩子的任务量,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例如,走楼梯、户外徒步,跳跃类游戏等,加强孩子可以增强姿势的稳定性,提升儿童对于自身肢体的控制能力,以便于能够独立完成生活中的各项活动。

家长需充分需要意识到的是,生活处处皆可“训练”,鼓励孩子多动手,简单的家务活动,例如擦桌子,推椅子等等,不仅提升上肢的操作,更多的是提升孩子对于自己肢体的使用效率。

六、干预结果

经过干预,如今课堂上依赖、粘人的情况极少出现,上肢、下肢的肌肉力量均有提升,上肢能够独立完成投球和套圈的活动,但是持续的时间长度仍然需要加强,并且当改变了活动的条件或者距离的时候,仍然需要重新练习;

下肢的稳定性提升,能够独立完成高处向下跳的动作,但是持续的时间长度或者完成的任务量,依然需要继续加强。综上,上述提到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目标问题,只是仍需要继续坚持。

增强苏州自闭症儿童本体感输入,肌肉力量“我”做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