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故事汇』第32期 | 黄一鸣先生新书《困顿与反思》正式出版发行-3

本期光影故事汇将会为大家介绍著名纪实摄影家,摄影评论家、作家、中国日报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届理事、新闻纪实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三、四届主席、五、六届名誉主席、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主席。第七届中国摄影最高成就奖“金像奖”获得者。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委员会首席专家委员黄一鸣先生。

纪实摄影的珍贵之处在于它通过影像不仅向观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更是诠释了摄影师的审美意识。黄一鸣认为纪实摄影是一种报告文学,既真实又有美感。在他的纪实摄影作品集中可以阅读出黄一鸣为了获得真实性与艺术性的一致,对拍摄的内容有主观的选择。不过无论是在海南拍摄当地人的风土人情,还是在社会化的百态人生,尽可能真实的对摄影内容进行记录,使得其审美形式更为真实和自然,让观者看了以后不是纯记录的感觉,还有艺术元素在里面。
在当代摄影文化中,纪实摄影已被公认为世界摄影文化中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然而也有很多人对纪实摄影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有很多人把影像的纪实性当成纪实摄影,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某些地区的民俗活动的照片,这跟摄影史定义的纪实摄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黄一鸣认为纪实摄影是用一种平等的、同情的、理解的方式去看待被摄对象,其目的就在于不是把摄影作为一种机械的翻拍手段,而是从客观的生活、主观的情感上接近被摄者,将镜头前的情景真实而典型地传达给读者或社会,以期完成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关怀的结果。纪实摄影之所以拥有其他任何摄影门类不可替代的功用,就在于纪实摄影作品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的情感认同。
“我认为,主题和非主题性纪实摄影作品要以题材而定,我的大部分纪实摄影专题都是有强烈的主题性,有些是有意识的,但有一些是潜意识的,这取决于你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科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文化素养高、知识渊博的摄影师,会更有把握创作出有深度、耐人寻味、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的经典纪实摄影作品。比如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他完成的《劳动者》《移民》《创世纪》等,这些宏大的纪实摄影专题都是我们说的主题性摄影作品。还包括美国的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等。我在海南拍摄的最大的一个摄影主题就是《海南故事》,很多专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但有些摄影专题则是非主题纪实摄影。
我理解现今的纪实摄影,广义地说每张照片都具有记录性质,只要不是弄虚作假的,可以作为某一事件发生之后的一个实证资料。纪实摄影的第二层含义(狭义的纪实摄影)首先在本质上是人文关怀,它有影响社会的作用,因而也称为社会纪实摄影。社会纪实摄影是要记录当下某种社会状态,进而影响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作为纪录资料的新闻摄影有所不同,新闻摄影是在记录某些事件,而不是反映正在进行中的社会动态。但这不是说社会纪实摄影者不应被社会特殊事件所吸引,而是要求他把拍摄焦点放在该事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或者放在反映人们生活处境上。
纪实摄影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文关怀,能够在质朴的图像中体现出深刻的内涵和非同一般的意义。纪实摄影在一个具有历史性的瞬间里,凝结了人类对大自然及人的生命最为深刻的感受。在每一幅成功的纪实摄影作品里,往往蕴含着许多相互关联的内容,或者折射出某些人生的哲理;或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和讽喻;或是从富有生活幽默的瞬间中反映出人生的真谛;或是为社会的各个层面(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提出问题;再或是具有远见性地记录下不断变迁的人类生存环境。一句话,好的纪实摄影作品要耐人寻味,要富有哲理。
在这许许多多相关联的纪实摄影创作中,它们汇聚成了两股洪流,那就是主题纪实摄影和非主题纪实摄影。”

记录海南人民的淳朴生活与百态人生
从1981年学习摄影开始,黄一鸣就用他手中的相机不曾间断地记录着海南岛上的点滴瞬间,从海南的先住民到五湖四海的闯海人,从偏远的小渔村到快速建设的城市,都有黄一鸣的脚步,他几乎跑遍了整个海南,用几百万张照片记录下海南人们的生活百态。

黎族村寨搭建茅草房,黄一鸣摄于2006年海南东方
这张照片是黄一鸣拍摄于海南东方黎族村寨,在椰林树下,一群人构成了一幅有趣的风俗画。作为海南岛上的先住民,黎族人世代沿袭的风俗习惯通过黄一鸣的影像展现在人们眼前。黄一鸣表示他习惯于将摄影融入于日常生活中,并用他的相机观察着生活的轨迹。

请保姆,黄一鸣摄于 1993 年海口
这张照片是黄一鸣拍摄于1993年海口的用工市场,从图像中可以看到一位骑着自行车的“老板”,正扭过头打量着这位穿着高跟鞋、背着包时尚女生,这位“老板”车筐里的广告成为了图像里的“知面”信息。这让观者对“老板”的身份产生了疑惑,究竟他要招保姆还是要招秘书。生活中偶尔就会出现这样的荒诞一幕,百态人生的个中滋味成为黄一鸣用影像收集的最好素材。恰如美国摄影家黛安·阿勃斯说“一张摄影作品是一个秘密,它向我们陈述秘密本身;它看上去越是明确,我们就越迷茫”。
描绘苦难人生中的温情

选自黄一鸣的摄影作品集《三亚往事》2007年摄
这张照片选自黄一鸣的摄影作品集《三亚往事》,这些摄影专题反映的是海南疍家人的生活变迁。图中“光荣烈属”的牌子揭示了这位老妇人的身份,疍家人的生活全靠海上为生,这是他们的临时住所。

拆迁中的老渔村,黄一鸣摄于2012年三亚
那些将苦难题材当作纪实摄影必须包含的人文精神,转化成人们在苦难中寻找自我满足感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呈现在大众视线里。黄一鸣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镜头下是平实而质朴的画面,而在真正面对苦难时,他也用自己的审美在苦难中流露出一丝温情。
所有照片都可能是对历史的贡献,照片是过往的遗迹,是已然发生之事的痕迹。黄一鸣以四十年的勤奋笃定,走遍了海南的山山水水和城市村寨,在黄一鸣的作品当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海南变迁的影像。四十年的历史跨度,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海南发生巨大变化的历程。从黄一鸣的十余部摄影作品集中,仅以海南为题材的著作,其题材就是相当丰富的。
见证海南发展史
如果历史是一座坚冰,那么摄影就是击碎坚冰的铁镐。照片是摄影师观察客观世界的媒介。当观者看这些照片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指代客观世界中事物的影像,同时看到的是摄影师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对于纪实摄影来说,纪实影像不仅包含了世间万物的变化,同时也记录下了人们的思想、态度和情感的嬗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而纪实摄影也在民间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中国摄影师真正能大规模地以个人视角来持续记录社会的发展变为可能。作为艺术的摄影也开始发挥表达媒介的功能,摄影的记录性得到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黄一鸣的纪实摄影观念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并成熟,他的纪实影像极具鲜活性和时代感。

最后一块农田,黄一鸣摄于1989年海口
这张照片是黄一鸣1989年拍摄于海口市龙昆路,海南建省之后迅速地成为了投资的热土,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像接力赛一般,生怕被人甩在后面,一块块农民的土地不得不退出了它的舞台,给城市化让步。

过斑马线的猪,黄一鸣摄于1995年海口街头
这张照片是黄一鸣拍摄于1995年海口的街头。海南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乡村迅速变为城市,而与城市发展相对缓慢的没有资金助推的农民的生活却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劳致富。难以想象的代表畜牧业的圈养猪怎么能出现在现代城市文明的斑马线上。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之成为一种极为罕见的可能,正是这种稀缺性恰恰体现了纪实摄影的价值所在。
在中国纪实摄影史上浇筑一座丰碑

海南“慰安妇”幸存者 黄一鸣摄于2005年

受尽日本兵“四脚牛”折磨的陈林村,黄一鸣摄于2006年

谭亚洞和她捡来的小鸟,黄一鸣摄于2007年保亭
这张照片选自黄一鸣最重要的摄影文献《海南“慰安妇”》,这幅影像散发着细致、柔和的灰色调,却显现出一种不易褪色的耐久性和非同寻常的深刻性。实际上从黄一鸣的这部摄影集中,每幅图像都蕴含着这样的气质。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写道,一张照片可作为某件发生过的事情的不容置疑证据。2005 年 5 月,黄一鸣开始拍摄专题《海南“慰安妇”》,他行程2000多公里,走访 20多个村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抢救性地拍摄了幸存的20位隐居深山的海南慰安妇的生活状况,并记录了这些慰安妇的口述历史。随即在多地举办《海南“慰安妇”》摄影展,并出版了摄影作品集《海南“慰安妇”》和口述历史文献《原告——日军侵琼见证者》。黄一鸣以最有穿透力的纪实摄影语言和影像记录了海南慰安妇实证,揭示了二十世纪人类战争的罪行和人性内心最黑暗的一面,为海南和中国历史留下一份不容篡改的铁证。

近日,由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困顿与反思——黄一鸣纪实摄影论》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人民摄影报副总编辑贾晓霞主编,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副社长张宇担任责任编辑,全书由10个章节66篇评论文章和作者的100幅经典纪实摄影作品组成,从纪实摄影的理念,创作规律,创作思维,人文情感,从传统纪实摄影到新纪实摄影创作,作者都大胆地做了探索和分析。这是著名纪实摄影家黄一鸣从事纪实摄影创作40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总结。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指导性。是中国摄影界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摄影评论理论文集。全书20万字,100幅经典纪实摄影作品,364页码,采用欧维斯特种纸印刷制作。
本书主编贾晓霞在序言中说:“黄一鸣是一位长于思考、善于总结、笔耕不辍的思想家,长期的纪实摄影实践,他深谙摄影的本质与精神,在用镜头观察审视生活、关注不同人物命运的同时,已经将这些本质性思考内化于心、外化于拍摄中;更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的理性积淀和面临摄影业不断变化而生发出的思考,就像汩汩清泉,在不断向前奔涌中,诉诸笔端,化作一篇篇观点鲜明、通俗易懂、说理透彻、指导性强的纪实摄影理论文章。”




黄一鸣《见证者·红色娘子军》签名版


黄一鸣《黑白海南》签名版


黄一鸣《海南故事》签名版


黄一鸣《海南纪事》签名版


黄一鸣《闯海人》签名版


黄一鸣《海南先住民》签名版



黄一鸣《原告——日军侵琼见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