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纽卡口译面经 (非常详细)

前言:今年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只带了三个一对一学生。一位录取了美国蒙特雷会议口译专业,一位录取了英国纽卡口译专业。最后一位同学已经拿到威敏和纽卡的录取了,由于出现了更好的机会(真命天子)最后决定明年再去。
下面是纽卡同学的上岸面经。该同学是口译零基础但非常刻苦认真,每次我布置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她自己保存了超过400多条练习录音。
她写的经验贴非常详细,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我删去了小部分涉及个人隐私和姓名的内容。在得到学生认可后分享给有需要的同学。
孔令金
06 05 2023
以下为原文。
纽卡上岸面经
纽卡面试一共分为三部分:闲聊(自我介绍)、视译(CE和EC)、实事问答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视译,也是我每天都会大量练习的单项
1. 自我介绍
开头部分,我要强调的是,你首先一定要认识了解你自己!这部分问题都非常personal,考官问这些问题主要想了解的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what brings you here。所以这部分咱们主打一个真诚,真心换真心,拉近与考官距离,一定不能抄网上的模版答案。
我是提前10天开始准备这部分(包括自我介绍的笔稿)相比于其他的同学,我的自我介绍要更特别一些,准确来说,与其说是个自我介绍的笔稿,更像是一个剖析自己,认识自己,给自己看的文档,里面梳理了我的人生经历,成长的感悟,如何被口译吸引,为什么要转专业学口译... 理清自己的思路才不会在考官问到没考虑过的问题时完全没想法。自我介绍部分2-3分钟即可。
另外就一些老生常谈的面试问题如: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你未来打算留英吗?我们为什么要录取你(你认为在这个专业你有什么优势)?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3years? 这些问题肯定是自己要提前准备好的。第一部分所有问题最好不要借鉴网上答案,尽量体现自己的想法、偏好、个性,会更真诚。
2. 视译
纽卡面试重头戏就是视译了。我觉得,纽卡侧重于对口语的考察,这个我比较擅长。如果考交替传译,就涉及到听力和笔记了。我其实不太擅长交传。所以还是有运气成分在。
备考期间看到过观点:纽卡的招生偏向对学生口语和知识面的考察,也比较偏爱英语好的非英专生(有专业知识)。纽卡官方说希望招收有潜质的学生,英语可以后天习得,但潜力很难培养。就这个问题,我也与孔令金老师讨论过,具体什么样是有潜质的学生。实际上,大概是临场发挥能力以及重压下临危不乱冷静思考的能力,总之大概就是考心理素质(不巧的是,我第一次压力面就是在正式面试的时候了)心理素质在视译环节非常容易被放大,从翻译的语调语速变化,声音大小,声音是否稳 是否飘都能明显听出来。
Phoebe有说因为感觉我的语言功底不错所以安排的一年视译文本,EC不难,CE非常难,完全超出我的预料,而且私下EC练得多CE材料不太好找,所以练得没那么难(老徐的全练完了 冲刺补充的联合国材料)。EC生物科技类,EC部分整体不算难,有惊无险。句子结构不难(谢谢经济学人,读惯了这个难度再看考试文本就很简单)生词不算特别多,不认识单词的情况私下已经练了很多次,就按照孔老师的方法,不会的专业词汇就模糊处理、词根词缀大胆猜,实在不行丢掉,总有一半的几率猜对,愣着不说话才是事故。考试时迷之自信我不会的别人一定也不会。我考完去查生词,发现大部分都猜对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CE前沿科技(说到这个我就猫猫流泪。材料太专,中文看不懂,全是专有名词,就硬着头皮流利地胡诌。我自己都能清晰地听出翻译不准确,有些地方直译得离谱。呜呜呜太丢脸了 关键是我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翻完了...现在想想这个表现可能就是他们要的临场发挥吧)。拿到材料准备时,心里就凉了一截,默默慌张了两三秒深吸一口气还是那句话,我难别人也难。除去译文质量,只要今天硬着头皮翻下来了,就赢了一半。(考试心态还是很重要的)CE部分翻车,翻到最后几句我突然有个句子起错头了,大脑一片空白,出现了两三秒停顿,那绝对是我这辈子目前为止经历的最漫长的3秒钟了,那个瞬间满脑子循环 “完了完了我完了啊啊啊啊啊” 还能怎么办?强颜欢笑强行把句子接下去胡编往原文靠,给它把意思圆回去。现在回想那个句子绝对是【一听就知道是个绝望的译员说错话强行胡编的.jpg】
总之虽然我的译文不算fancy,但好歹一直在叭叭叭,尤其是CE部分,还好当时硬着头皮上了,不然完全尬着一句话不说就凉了
综上所述,关于视译文本难度,建议练习用难一些的材料,材料尽量广泛一些,以防考试出现这种情况,不至于慌神。(p.s.information session中Phoebe有提到提供的文本难度,并不是你申请2年就会给2年的难度,是考官自己根据对你的语言情况判断决定,所以项目上两年制还是一年制也大部分是由考官决定)
根据面试情况,我总结视译就是流畅,准确,保持节奏平稳。我其实对自己面试视译不满意的部分也在节奏。很明显,面试官给我的点评也是视译语速太快(确实感觉到面试时眼睛太快了,走在了大脑和嘴巴前面),甚至有些部分由于misread 导致了一些小错误,反复强调要我后面的学习一定slow down。这个节奏是个很玄妙的东西非常关键。我个人理解,不仅指孔老师经常强调的语流,还有眼睛看材料的速度,大脑处理意群语义的速度,组织语言的速度和嘴里说出来的速度,要保持在同一个和谐的频率上,要让这几个环节以稳定的节奏同时进行。可谓眼到,嘴到,脑到,心到。总之就是咔咔猛练一顿炫就完事儿。
私下练习要注意,一定要录音,然后找自己录音如何改进,下次遇到类似的短语或者句子如何处理。从零基础跟着孔老师学习到面试当天,我手机里一共保存了400多条练习录音。录音一定要管住手,不能暂停,不能重新录,翻得再卡也要尽量一次成型。这样才能尽量暴露自己的问题。视译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复盘。我推荐以2周作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第15天复习第1天的视译内容,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复盘其实就是重做,隐藏笔记和批注,重新翻,并对照笔记检查录音。你会发现一模一样的错误会再犯,同样的句子会再卡住,那些生词还是不认识orz,但是第二遍后,你的记忆就被强化了,文章内容也会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些素材观点对准备实事问答也是有利的。关于回听自己录音,以后做口译有的是时间听自己的录音,要早脱敏,早享受。同时练习的频次非常关键,视译备考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日不练十日空。冲刺阶段生病,有三天没练视译,再张嘴就感觉前一个阶段练的全还回去了。
最后,我个人感悟,口译学习一定不能落下广泛的外刊阅读,一方面,拓宽知识面顺便加强词汇量,以便遇到不熟悉的材料能有一些基础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外刊阅读能帮助译员保持对句子结构的敏感度,保持划意群的敏锐性。
3. 实事问答
我认为,这部分考察的其实是大家的知识面的广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即你对这个世界运转的了解程度。因此这部分的备考主要靠大量输入。
在前期,我就按照孔老师的要求每天都阅读经济学人,一方面积累词汇,一方面就各个事件总结学习他的观点叙述。我之前一直觉得观点是想出来的,后来自己走了一遍才发现观点是积累出来的,只有接触了不同人的观点,吸纳自己认为对的部分,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是以前不怎么关心国家新闻的同学,在这一部分没有自己的观点很正常。输入的观点多了,慢慢就会自然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除了经济学人,我还会早上刷牙及通勤时间听播客BBC、the world news、the Guardian等,了解各个领域的新鲜事。纽卡特色是考题范围广,总不能考官抛出的任何事件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深入探讨事件本身了。
最后冲刺两个月,我和搭档确定主要主题,然后分头整理知识点,再一起连麦讨论练习,由于备考时间很紧,所以话题涉及并不全面。但通过浏览世界银行、联合国、欧盟及BBC官网,他们官网提供了许多过去一年全球发生的主要事件以及观点的分类。
这里可以提供我们自己总结的不完整清单:
英国脱欧/中美关系/贸易战/乌俄战争/能源/英债危机/女王去世(皇室相关问题)/女权头巾运动/气候变化&行动/粮食危机/国内外疫情/民主(一党专政VS多党合作)/ChatGPT/Fintech/大数据/元宇宙/半导体芯片/虚拟货币/区块链/人口老龄化/移民问题/外太空探索/核能
这部分的回答 我的策略是尽可能客观,摆事实,要给总的观点,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说过多带有偏向性的话(有点像雅思口语P3)毕竟考官也会有自己的主观态度,要避免踩入考官雷区。回答时长允许的话(一般来看,纽卡不大会主动打断考生),讨论同一个底层逻辑的话题,可以联系到其他话题内容,简单提一嘴不占时间,但是能显示出你对这些话题之间的联系想得深入且综合。
如:谈乌俄战争背后观念社会的高端产业结构,可以谈到中美关系的矛盾点然后顺着摸到贸易战。或者谈B&R的时候谈到能源产业然后又顺着提了中国的气候问题举措。
另外在输入观点时,除了前期的大量阅读外刊,冲刺阶段我会上b站看看一些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底层逻辑以加深自己的思考理解深度,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层面的许多问题。(例如中国政法大学黄江南教授)看这些视频不是为了某一单国际事件的观点,而是帮助理解许多基本的底层逻辑,如地缘政治冲突、地缘经济、宗教文化等。待脑海中构建完许多条底层逻辑链后,再分析任何新的事件,其实会发现国际事件背后就是几条底层逻辑相互融合相互贯穿相互影响。
通过这些底层逻辑的梳理,结合前期大量输入的外刊观点,这一部分的回答观点搭建应该就迎刃而解了。有趣的是,在这部分,对于同一个事件在不同国家的外刊报道中,立场不同侧重点会不同,不能全信单一外刊的观点,所以前期广泛阅读大量外刊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分享一些我的申请备考tips
A. 做足准备&心态很重要
多做一些准备绝对不会是无用功,比如那个没有预料到难度的视译材料,比如突如其来的断网。(我在考前三天开始找考试地点,做了三重保险:电竞酒店,家里,朋友家 实际上,电竞酒店我提前去踩点测速都有问题,而我家在考试当天上午突然断网了,还好还有最后的备用计划不然真的倒大霉)
整个申请走下来,我的一个信条就是hoping for the best but expecting the worst. 上岸要靠实力,可能要靠天赋,或许要靠运气,还大概率要靠心态。
B.要勇敢,要坚持,要执着。
其实过去一年我并不是一直都如此坚定的,中间有崩溃过,想着说要不读个tesol算了。有句话叫追梦的人都非常勇敢,是真的。最焦虑的时候我晚上偷偷躲在被子里哭,当时就感觉自己像是在黑房子里洗衣服一样,只有最终天亮了才知道是怎样的结果。但现在看,如果我在任何一个时候放弃了,我都不会拿到今天梦校的结果。要相信自己,很多情况下我们焦虑都是因为自己有潜力能做成一件事。所以,做三四月的事,七八月自有答案。
一直以来 我们都被教育要stay humble 但这一次 请stay confident
自信地表现自己。说错话了也尽量“我最牛,我说的就是对的”,不要露怯。
C.克服临场过于紧张
我考前有段时间特别焦虑紧张,求助了一个考试面试百战百胜的朋友。她告诉我,任何考试其实考官都不是为了难倒你来的,考官的作用在于帮助你bring out the best in you所以不应该畏惧考官,他是来帮你通过面试的helper.所以考官是跟你同一个立场的队友,她也希望你能通过面试。她还有个奇怪但似乎有点道理有用的观点:虽然面试是竞争择优录取,曾经现在以后一直存在竞争,但其实一路走来,和我竞争的始终是同一批人,要相信以前能赢他们一次,现在就能赢千千万万次
D. 警惕网络用语
我自省一定不能忽略中文的重要性。跟着孔老师上课一段时间后,我的确发现自己视译时中文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一是确实书读少了(很惭愧)。二是多少受到一些网络用语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喜欢用一些万能的词汇去形容某件事物,比如“宝藏”男孩/女孩,YYDS其实细想这样的词用多了是会导致表达能力退化的,因为我们用这样的词的时候忽视了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特征。其实夸赞或者贬低不同的事物都可以用上不同的词汇。经常用这样的网络用语也会导致用词的精准度下降。作为学语言的学生,我承认语言在不断变化发展,但作为学翻译的人,我还是会对这种变化更警惕。
E. 紧跟实事
这一点我觉得不仅是为了这些学校的面试作准备,这也是译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F. 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这个信息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太多了,社交媒体的信息打扰也最初时常让我在备考期间很沮丧。我备考深有体会知道自己一天心流状态时间仅仅为9-10小时,为了使这十小时学习效果最大化,我必须学会把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事情上,所以我后来冲刺阶段干脆把手机开飞行模式,这样就收不到任何人给我发的信息了,但这样并不等于闭塞,每天中午吃完饭半小时和晚上九点,我准时打开手机,回复好所有人的信息和电话,然后投入新的事情。每天休息时间我也不再刷微博等社交媒体,而是利用它去跑步放松身体,运动真的是最有效休息大脑的方式,比社交媒体带来的更快乐。
如果我不自己主动去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我的注意力就要被别人牵着走,这样,我的时间就不值钱了。
练习材料
1. the guardian opinion板块
卫报没有官方译文,是巴斯钦点的报刊,巴纽面试文本都有从这个板块选过题,威敏今年笔试EC也是原题,不练是傻子。opinion板块题材很丰富,风格也各异。有严肃的政治内容,也有有趣的科普、影评、音乐等等,建议都练练,锻炼自己的接受度。
2. 经济学人
这个不用多说了,我一般是在微博上找免费经济学人PDF这个博主免费下载的,一开始拿来做视译不是很推荐,偏难,但做拓展阅读非常棒。
3. FT
难度比卫报低,适合入门练习材料,篇幅较短,个人感觉有点新闻稿风格。
4. BBC
5. 公众号
XXLIN1987 speech repository(主要是练复述和交传)LearnAndRecord CGTN
6. 书
红宝石英汉视译
虽然仅仅学了不到半年的口译,还是想分享一些我的思考。这几个月集中学习口译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进步往往是无形的。
挣扎着,挣扎着,然后有一天,我发现事情突然联系起来,一切突然都变得明朗起来,我就进入了下一个层次。事物真的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前进的。Take pains, be perfect.
在重复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会获得自信。
原来时间真的会改变一切,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考雅思,还在焦虑自己虚无缥缈的未来,今年的我:纽卡斯尔,那可是世界三大高翻啊,怎么会要我?(考上啦嘿嘿)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短到去年开始接触雅思的日子过年仿佛还在昨天,长到一年间发生了如此多ups and downs(恋爱 分手 雅思 科研 备考...) 我想说的是,没想到每天做一点点事情,竟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走得慢一点没关系,来得晚一点也没关系,一步步去改变,按照计划去安排和实践,过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慢慢靠近心中喜欢的样子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怀胎十月的申请季中泪水与欢笑就用这些概括啦,到现在还有种奇妙的感觉,像是做了场大梦。慢慢努力很辛苦,可是回望我过去这一年,我还是会觉得很值得,很怀念。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每一个纯粹学习的瞬间,我都很喜欢。我很幸运,申请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温暖的人,有最棒的老师,搭档,朋友... 也许是因为他们,在那么多差点放弃的瞬间我都熬过来了。收到邮件时,热泪盈眶没出息的样子我大概永远不会忘,拿到offer的那一刻,是我自高考以后,第一次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任何短暂的快乐都无法相提并论。
外面的声音很多很杂,不想被外界的声音挟持,就先明晰内心的声音。我想,现在我对未来有了答案,和Phoebe面试问我的回答一样,我不知道未来会驶向哪里,但至少我知道,此时此刻,我肯定,我确信,我是热爱口译的,我愿意为了心中的热爱不遗余力努力,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我喜欢那个心无旁骛,纯粹毫无杂念,满怀一股闯劲,青春自信的自己。
口译的开始不始于学校,也不终于学校,这是份需要不断进取突破的职业。Keep learning, keep going.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