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读后感
刚读完《面纱》,在我心中它的价值比《月亮与六便士》更高,在阅读《月亮与六便士》中我感受到持续地愤怒,但在阅读《面纱》时,我体验到了更深层也更为丰富的情感,鼻头发酸,内心的情绪涌动。我自认自己是一个擅长剖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人,但我现在却无法说明这种复杂的情感是什么。 《面纱》所传达的价值是自我救赎、大爱、苦难、理性、兽性、情感、情欲、宽恕,而我最认同的是自我救赎,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不正是一点一点的成长,和一次一次的醒悟吗?这意味着人生而带着兽性,我们被这种兽性的本能驱使出不同欲望,名、利、性,它们关联着虚荣,使我们庸俗,愚钝,我们视这种虚荣和庸俗为目标,不择手段地追求,而在追寻的过程中,我们称自己在其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为理性,实则却为理性外衣下的欲望,而不是真正的理性。 真正的理性是清醒与内在与外界、对内是认识,且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对外是无欲的大爱,在这条大爱的路上看见人间疾苦,充满悲悯且坚定的用行动为他们做些什么。这种经历使人的共情能力在细微处关闭,在经历无数次生死离别、面对被病痛折磨成非人形的病人、一块破旧的布下的尸体,我们可能异常平静,静到似乎感觉不到悲伤和惋惜,好似这种苦难带给人麻木。然而,我们却不愿停下脚步,我们还在救人,这种责任感让我们安宁,因此我们无怨无悔,心怀圣洁地在苦难中祈祷,行动。 在情爱上,我一直为沃尔特惋惜,因为他智慧、锐利、深沉、克制、悲悯、高贵,他是一个圣人,却一直无法使凯蒂爱他。 他曾对凯蒂说:“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得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己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样。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我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每当我想你跟我在一起时是愉悦的,每当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欢乐,我都狂喜不已。我尽力将我的爱维持在不让你厌烦的限度,否则我清楚那个后果我承受不了。我时刻关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厌烦显现出一点蛛丝马迹,我便改变方式。一个丈夫的权利,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恩惠。”。 他恨凯蒂的不忠,作为报复,所以让凯蒂面对情人汤森德的真面目,看清现实,同时把她带到湄潭府,那个霍乱肆虐地地区,想让她感染霍乱而死,或是他们一起死在那儿。最后他在救死扶伤中感染身亡。在弥留之际,凯蒂深切地请求他的原谅,不是希望他原谅她,而是深切地希望他能原谅他自己,不再被她所犯下的过错受尽折磨,因为她知道他是如何深切的爱着自己,又恨着那个爱她的自己。 她对沃尔特说:“沃尔特,请你原谅我。我为自己犯下的过错深感抱歉,这让我痛悔不已。宝贝儿,我亲爱的,如果你曾爱过我(我知道你爱我,怪只怪我自己太可恶。),我恳求你原谅我。现在我后悔不已,只恨自己已无机会像你悔罪。万望你发慈悲之心,原谅我的过错。”。 沃尔特的嘴唇动了动,眼睛没有看向凯蒂,只是目光空洞地望着那堵粉壁,声音清晰地说到:“死了的是那条狗”。 “死了的是那条狗。”出自可得戈德史密斯《挽歌》中的最后一行诗。讲述了一个善人救了一条疯狗,但那条疯狗咬伤了那个善人,最后善人痊愈了,而疯狗却死了。沃尔特将自己比喻为那条疯狗,把凯蒂比为那个善人。因为凯蒂不爱自己,却接受了自己的爱,并在湄潭府参与救死扶伤,她成长了,升华了,她怜悯自己,尽其所能地希望自己能够原谅她,不是为她,而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能够宽恕自己的罪过,她是一个善人,收留了自己。而自己却像那条疯狗,因为私欲而不顾她的死活,将她带到这个地方,想让她死在这里,所以最后她自愈了,而他却死了。 我在前期时不喜欢凯蒂,因为她视沃尔特为赚钱工具,就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全家对父亲都没有多少爱,只是压榨着他,责怪他没有为家人带来更高的名誉和更好物质条件。她嫁给沃尔特,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现实考虑,怕晚于妹妹多萝西先于她结婚而丢脸,怕母亲的催促,怕自己最终错失选择,嫁给一个不体面的人,因此她接受了爱她的沃尔特。这一个彻底为自己考虑的决定,而于我而言,在不爱对方的前提下接受对方的爱是极其自私的行为,尽管对方可能不在乎你是否爱他/她。人对自己不爱的人能够做出极其残忍的行为,即使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你仍然会因为不爱而给对方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所以我不愿让爱自己的人承受这种伤害。而后面我被凯蒂触动,因为她的善良和成长,但反过来说,她能得到这样的成长,也是因为沃尔特,或者说,他们最终没有相爱,却彼此救赎。 最后,附上凯蒂对自己女儿的期望,和自己对这段经历的总结。 对女儿的期望:“我想把她养大,使她不会再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当我回首我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时,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是我无能为力。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那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 对这段经历总结:“那是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只要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她以往的过失,蠢行和苦难就不能说一概无益。此刻,那条路出现在眼前,依稀可辨 — 那不是滑稽可爱的沃丁顿所说的若有若无的虚无之道,而是修道院那些可敬的修女们一步一个脚印所走的道路,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