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打赏亟待规范
近年来,网络直播新业态迅速兴起,在推动行业发展、丰富文化供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乱象,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打着所谓情感类直播的打赏活动,让很多人甚至青少年沉溺其中,直至倾家荡产。国家相关部门近几年也不断对相关乱象进行治理,但是“主体责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齐”“打赏行为失范”等问题多发频发的现象仍然存在。
通过网络直播打赏让人倾家荡产的并不是个例,一个又一个惨痛的经历让人疑惑,这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其实,直播打赏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络盈利模式。用户在观看网络直播的过程中,通过花钱刷礼物的方式为主播的工作支付报酬或者表示赞赏。看到优质的直播内容,用户通过打赏的方式来表示谢意本无可厚非,但一些主播却是靠低俗、色情擦边的内容吸引网友打赏,用交友的预期让人步步沉溺。
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网络平台应该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可是,一些未成年人要上网观看直播参与打赏并不是难事。深夜的直播间里,一些女主播穿着暴露,语言暧昧,有的直接许诺刷够多少礼物就可以私聊,并且可以发送神秘福利。河南卫辉市一位15岁少年就收到过这样的“福利”。前不久,他在偷看直播时,女主播和他聊天后加了他微信,并发了一些半裸露的照片,承诺“完成任务下播给你看”。涉世未深的小张便将母亲银行卡里的6万多元钱逐步刷了出去。
要杜绝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不仅要提高家长监管意识和能力,还要从网络直播的乱象治起。网络直播平台建立、健全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要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网络主播账号在单场受赏总额、直播热度等方面合理设限,要对单个虚拟消费品、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必要时设置打赏冷静期和延时到账期。通过各种方式,多方协同共同管控,才能营造清朗的网络直播打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