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网络对线价值判断方法

2021-10-18 00:08 作者:蓝块A  | 我要投稿

观点有效冲突的三种情况:

1.一方不自洽,放弃自身观点

2.一方逻辑链能够被另一方吸纳,认同对方观点

3.双方都能够自洽,只能寻求共识或物理消灭对方


观点无效冲突(网络对线的大部分情况)

虽然更多时候大家网络对线目的只是发泄情绪和消磨时间,但也有一些“热血青年”会在对线过程中面临无法说服对方的困扰,因此笔者提出“说服对方”所需的价值判断方法以供参考,即一种进行有效的观点冲突所需的思维方式。


理解阶段:情感与理性的分离、立场和内容的分离、经验和实例的分离

分析阶段:信息量的提炼、逻辑自洽的检验

判断阶段:立场和需求的代入、更多相关信息的代入、信息的自然交互

输出阶段:情感的代入


例1:立场的防守:作为一名爱国者对一条“乳化”观点的判断方法

理解阶段:搁置爱憎情绪、立场、历史文化等其他冲突,接受对方这种发言的合理性(有立场相左的发言出现是符合逻辑的、有其土壤的、是既定事实)

分析阶段:筛去对方言论中的无关或煽动性内容,分析对方说的是否是事实、对方的言论能否自圆其说

判断阶段:引入对自身立场的维护需求和与对方所描述内容相关的经验,进行信息量比较(在大部分情况下乳化言论光是信息量就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由于片面而落于下风,而其他一些情况下其也不得不接受对爱国主义立场的维护的自洽性)

输出阶段:将理性判断内容和感性立场相结合,考量受众接受度,获得心理平衡或进行价值输出


例2:观点的进攻:作为一名“新青年”对一个自身不接受的传统观念的判断方法:

理解阶段:搁置爱憎情绪、立场、历史文化等其他冲突,接受对方存在的合理性(有自己不能接受的事物出现是符合逻辑的、有其土壤的、是既定事实)。

分析阶段:筛去对方言论中的无关或煽动性内容,分析对方的做法是否自洽,与社会现实之间面临何种矛盾,证明其衰亡的概率够大。

判断部分: 引入对对方立场的遏制需求和与对方所描述内容相关的经验,进行信息量比较。(有时由于网络时代信息膨胀和思潮变化超越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力,这方面是优势的;而有时由于年轻人群体对社会研究的经验相对社会学专家而言显然不足,他们的反对声音则是劣势的)

输出阶段:将理性判断内容和感性立场相结合,考量受众接受度,获得心理平衡或进行价值输出


在判断过程中过早代入情绪、立场甚至经验,都可能产生偏见。民众对国家、普通人对亲朋好友的偏爱,都可能导致一种偏见,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在观点冲突的过程中,双方的偏见很可能会把冲突指向无效化,在理性判断以后再代入自身需求维护自己的观点或立场也不迟。


对立场的防守要比进攻容易得多,因为维护着立场的是由一条条需求组成的一条条观点,即使部分观点可以击溃,需求仍然组成着立场的自洽。要想颠覆某一立场,需要的不仅是足够数量的与其相对立的需求和支撑它们的足够的信息量,还有对对方的需求和观点的关系的重构。并且,探索出第三条路作为解决方案的责任也落在进攻方的头上。


对线的参与者如果不是旨在发泄情绪或煽动情绪,那么就很可能是在通过维护自身观点或立场履行一种社会责任。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让自己的发言更有社会意义而不是制造更大的矛盾。但结果上来看,没有经过有效冲突,全程停留在立场、权威性等层面或过于情绪化充斥玩梗和垃圾话没有内容的对线,除了缓解双方心理压力以外是几乎没有意义的,其社会价值也会折扣。而假设冲突过程中的一方目的是“说服对方”,却在强调“对方没有理解”,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不自洽的。如果在冲突结束以后需要通过私下吐槽来疏解压力,可能也是亚健康的。因此在对社会有帮助的角度考虑,进行有效的观点冲突是更值得提倡的、进行无效的观点冲突则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如果有人看到这篇观点感到有意义,那它也算实现了一点社会价值,满足了我的心理需求(doge)如果有人愿意提出相对立的内容或观点对我进行补充,那就更好了

网络对线价值判断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