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万华镜 #10|神秘地学神秘学(伪科学篇)

中文“神秘主义”对应mysticism、occultism和esotericism三个词。上一回“附魅篇”介绍了秘传主义esotericism,这一回我们再来聊聊occultism。Occultism对应于名词occult,也就是“神秘学”的英文。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occultus,是秘密的意思,所以occult的字面意思是“隐秘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occultism可以与esotericism通用。然而,与偏向于强调神秘传统的esotericism不同,occultism的思想倾向居然是带有某种意义上的“现代性”色彩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我们对流行文化中常见的神秘学要素稍作了解就会发现,尽管各门神秘学都很喜欢强调它们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许多要素,其来源都要晚近得多。比方说,最著名的塔罗牌韦特塔罗是1910年出版的一套牌,而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正是设计者韦特生活的年代。他甚至讨论过这个现象,说相传塔罗牌源自古埃及,而实际上塔罗牌出现于中世纪末期或者文艺复兴时期,其文化背景不是古埃及文化,而是基督教文化,同时,塔罗牌最早的用途并不是占卜,而是娱乐。在一番考究之下,韦特重新诠释了牌义并重新设计了牌面,这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塔罗占卜,到现在为止也不过100多年时间。星座占卜也是一样。之前的篇目里已经提到过,现代星占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迄今也不到200年历史。并且,熟悉星占的同学肯定知道,星盘上是有冥王星的。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取消冥王星行星地位的时候,占星学界人士曾公开宣称这一改变不会影响占星学,也就是说,虽然行星范畴里没有冥王星的位置了,星盘上的冥王星仍然享有同太阳、月亮、木星及其他天体同等的行星地位。冥王星是1930年被天文学家汤博发现的。
19世纪到20世纪初正是科学遍地开花的时代(这恐怕不仅仅是一种巧合),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我们今天已经很熟悉的学科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兴人类文化”,近代科学的成功早在17世纪就有迹可循,到19世纪上半叶已然势不可挡。科学的“祛魅”和传统神秘主义的“附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这一时期的神秘主义面临着这样一个“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慎重考虑如何与科学相处,如何在“祛魅”的世界里找到生存之道,而这正是现代神秘主义occultism与传统神秘主义esotericism之间的最大区别。作为结果,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占星学还是塔罗牌,尽管其中仍然包含着“附魅”的成分,但是真正使用起来的时候几乎觉察不到这一点,它们的图景与传统神秘主义所追求的“附魅”世界已相去甚远。
面对科学而坚持神秘,这就是occultism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如今,神秘学所走的基本就是这两条路:要么主张神秘学的适用范围在科学解释的范围之外,要么寻求将神秘学建立在科学解释的基础上。草创时期,后一条道路是许多神秘学的选择,这使得它们被斥为“伪科学”而败坏了名声。在我看来,在今天,前一条道路将是神秘学更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