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1.2.1 从现象到本质

2022-12-02 07:1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总的说来,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也就是说,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社会的经济制度。


1、从现象到本质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经济关系和它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而对着矛盾而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首先必须注意要透过这些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探讨每种社会形态的发展的规律性。为什么我们说这种探讨要从现象到本质呢?就是因为现象和本质并不直接符合。马克思说:“······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本质是直接合而为一的,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1]马克思又说:“科学的任务在于把现象表面上出现的显著的运动,还原为真正的内部运动······。”[2]本质和现象是同一个客观现实的两个方面,即它的内部方面和外部方面,也就是现实世界的规律性以及这些规律的表现形态。前者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感觉到,所以要由科学来发现它。例如资本家总认为资本带来利润是它的本能。实际上资本却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关系、生产关系,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如果只看现象,就会犯错误。从现象到本质是个认识过程。正如毛主席所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3]

  经济现象和世界上其他现象一样,也是在发展变化着。因此,我们必须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去研究现象变化的规律,发展的规律,由一种形态推移到另一种形态的规律,借以证明社会关系上一定秩序的必然性,现存秩序总是推移到另一种秩序的必然性,一定社会结构产生、发展、灭亡以及为另一种社会结构所代替的必然性。例如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些都有它们的客观必然性,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只有把一切事物理解为运动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才能理解它的本质。发展又是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而质变又产生新的量变。在对抗的社会形态中,从旧质转化为新质的规律,即经济制度中根本的质变是通过革命爆发迅速而突然地开始的,飞跃的结果就产生新质。这是由于在对抗形态的社会本身中具有革命爆发的深厚的基础,但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情况下,从旧质态到新质态的转变,不需要政治革命和革命爆发,这种转化是逐步实现的,是经由旧质要素的逐渐消失和新质要素的逐渐增长而实现的,这仍然是一种飞跃。

  当我们把一切现象、事物了解为运动和发展的时候,还须懂得:一切现象、事物都含有内在的矛盾,即反面和正面、过去和将来、衰朽着的东西和发展着的东西。它们是既统一,又斗争,既互相联系,又互相排斥,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们的一面。矛盾的斗争是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这种斗争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时期和段落的。辩证法要求在矛盾的成长和发展中来加以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只有在矛盾的发展过程中,才能造成解决矛盾的条件;不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

  怎样才能从现象到本质呢?怎样去用发展的观点进行研究呢?还必须分析经济范畴,必须从分析简单的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分析较复杂的经济范畴。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逐步分析了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通过这些经济范畴把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从理论上表现出来了。经济范畴在理论上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是认识的焦点和据点。认识经济现象的结果都记录在范畴中,同时它们又是进一步认识经济现象的手段。但是它们的力量和极其严格的科学性,是在于它们是现实本身的理论表现。马克思曾说:“经济范畴只是这些现实关系的抽象,并且它们仅仅在这些关系存在的限度上才是正确的。”[4]经济范畴的构成和创造,只有当它所反映的客观条件充分成熟的时候才有可能。经济范畴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照马克思的话来说,经济范畴“也像它们所表现的那些社会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这是历史的和暂时的产物。”[5]它们是随着现实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为了反映已改变的现实,可以改变旧的范畴,或充实以新的内容。经济范畴从简单的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较为复杂的经济范畴,这是同社会从低级上升到高级的向前发展相适应的。这是经济范畴的顺序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问题。这些范畴不是以简单并列方式提供的,而是如恩格斯所说,以从属的方式提供的。每一种经济范畴都合乎逻辑地由另一种经济范畴推演而来,同时反映着所研究的客观过程的内在联系。


注:

[1] 参阅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069页。

[2] 参阅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84页。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280页。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1卷,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5年版,第447页。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1卷,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5年版,第449页。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1.2.1 从现象到本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