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隆溪《经典、权威与文化传统》
作者:杨清棠
从张隆溪教授的视频讲座中,可以了解经典、权威、传统三者的本质内涵及互动关系。
何为经典?
伽达默尔提出的“经典”的概念认为:经典从来包含规范性的意义,经典是“无时间性的”。也就是说它是总是超越变动的时代和变动的趣味,无论时间的长短,经典都会留存下来,经久不衰,而这也证明经典随时都是有意义的,否则,作为一个毫无意义的事物,必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汰。
当然,通常所指的“经典”多是以文献典籍等文字形式存于世的。以儒家经典《论语》为例,这部著作流传千年,虽然期间历经坎坷,被运用的形式、途径各异,但我们无法忽视它至始至终的存在。我认为,不管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其中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否则也不会今时今日还被我们认可引用,也正是这超越时空的思想文化价值,堪称为“经典”。
何为权威?
在启蒙时代,人们往往把“权威”置于理性的对立面,认为“权威”就是盲目服从,因而否定一切权威。张隆溪教授这里依然引用伽达默尔对“权威”的解释:真正的权威并非一定是站在理性对立面的,它也有可能是真理的来源。他还谈到“权威”的本质就是比自己更高明的判断和见识,如此才会让你信服,承认别人更好,而这正是一个理性的行为,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承认他人优秀基于理性的判断和认识。
何为传统?
在伽达默尔看来,传统习俗对我们作为历史的存在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或影响,也就有一种权威。不过,这种“权威”并不是以往被误解与使用理性思想自由的原则相对立的,事实上,传统里总是有自由的因素。传统的本质是保存,但它的延续不是将曾经有过的所有东西都保存下来,而是有计划的,有选择的,不断确认、把握和培养的,这本身就经历了理性的思考。
上述谈了经典、权威、传统的含义,接着我将谈谈自己从张教授的讲座中所理解的三者之间的联系。我们在前面提到传统的本质是选择性保存,那么能在文化传统中保存下来的那些精神思想、典籍文献一定不再普通,但此时也还不能称之为“经典”,只有在传统领域的基础上,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于当世还有文化价值,他们才可以成为“经典”。同时,多以文字形式存在的经典又是保存传统的重要手段。
既然经典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意义,说明经典是可借鉴的,是比自己的认知更高明的,那么我们也可将之归为“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