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胡《皇姑出家》选场(自制字幕)演唱者:王春荣等

迷胡《皇姑出家》戏词
康熙
---王春荣
皇姑
康熙:
(硬月调)
五谷丰登
庆贺太平
康熙王皇帝坐北京
屈斩坏驸马吴彦龙
皇姑:
(慢五更)
御皇姑出了宫
把文武怨几声
你们在朝同把君奉
却为何不除奸贼巴窦公
那奸贼权势重
闹朝乱北京
菜市口前屈斩了驸马公
立逼得皇姑出家去修行
(吹腔)
御皇姑泪不干
我一心想见难相见
皇姑离宫上龙庭
辞王表抱怀中
康熙:
(五更)
常随官一声禀
我姑母上龙庭
走上前去拿礼相迎
问姑母你上殿因甚情
皇姑:
我把你小昏王
(长城)
我紧走几步上龙庭
手指昏王骂几声
你坐江山是谁挣
多亏了云南奴公公
康熙:
(长城)
康熙皇帝展笑容
尊一声姑母你当听
十万里江山你来坐
你莫要归山去修行
这是孤姑母
皇姑:
(长城)
昏王你莫巧言辩
咱两家结下山海冤
奴公公起义若造反
焉能让你坐江山
小昏王
(西京)
皇姑闻言冲冲怒
手指上昏王骂几声
有几辈古人对你奉
昏王会听不会听
昔日里有个赵二王
他宠爱潘洪闹朝堂
苦苦害的杨家将
南清宫多亏八贤王
昔日里有个殷纣王
在女娲庙里去降香
风吹竹帘露神像
把淫诗留在了粉壁墙
女娲一见冲冲怒
差来了山妖闹朝堂
我今日辞朝归山去
(西京托)
誓死我不上娘舅家门
康熙:
(长城)
姑母执意要归山
倒叫小王把心担
常随官儿连声唤
满朝里鸾轿送上山
孤姑母呀
皇姑:
(长城)
为辞别昏王上金殿
又辞别文武两班官
望不见三宫和六院
泪汪汪哭出北京燕山
小昏王
(反金钱)
我今离了皇宫院
好似出水蛟龙困在了沙滩
又好似脱毛的凤凰飞不上山
正行走来用目望
见对对鸳鸯水面上玩
却怎么恩爱的夫妻如今分两边
(采花)
我正行正走天色晚
见家家户户把柴门关
一路哭的我肝肠断
侍臣禀到五台山
进深山殿角前
奇花异草斗芳艳
从此出家到此殿
看这里林道路盘桓
忙跪倒把佛参
御皇姑打坐五台山
心里想起吴驸马
我一夜直哭到五更天
(慢长城)
一更里来鼓儿喧
御皇姑出家五台山
款凤衣我把袈裟换
千年的古洞我一人眠
我一人眠了
(长城)
二更里来鼓声悬
猛想起老王在云南
哭了声老王儿难见
不孝的儿媳归了山
不能问安了
三更里来月儿圆
可怜把驸马死得冤
哭了声驸马妻难见
要相逢除非一梦间
不得团圆
四更里来咬牙关
八窦公奸贼把权专
赛过了昔日王莽篡
压定了文武两班官
不得团圆
皇姑直哭到五更天
皇封世子娘心肝
回云南去把你爷爷见
你叫他发兵困燕山
冤报冤
(月尾)
马三保将军见识浅
南京七省被他乱
可怜把驸马丧黄泉
哎呀好惨然
立逼得皇姑出家上了五台山
求指正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关于皇姑出家的故事:
你知道顺治帝的妹妹三皇姑吗?生于皇家的公主,本是大富大贵之人,她为什么要出家五台山殊像寺呢?
三皇姑为什么出家,还需从她的人生遭遇谈起。三皇姑名叫爱新觉罗·福莲,系顺治皇帝同父异母的亲妹妹,康熙皇帝的三姑妈。因此,人又称其为三皇姑。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镇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投清叛明,大开关门迎清兵入关,为清王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清廷为钳制和拉拢吴三桂,以防其谋反,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留于京城,名为重用,实为扣做人质。生怕吴三桂识破天机,便由孝庄文太皇太后做主,将福莲许配于吴应熊。婚后,福莲觉得吴应熊不仅长相英俊,对她十分关爱,而且为人忠厚,才华出众,根本不像心怀叵测、卖主求荣的吴三桂,故夫妻关系甚好。可谁想,贼心不死的吴三桂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4年),公开发布“反清檄文”,起兵反清。康熙皇帝为防京城发生内乱,以免形成里应外合之势,随将吴应熊收入大牢,之后又将其处死。遭遇不幸的三皇姑福莲,悲痛欲绝。为表对太皇太后及康熙的不满,她愤然遁入空门,在殊像寺落发为尼。
当时,殊像寺对面的梵仙山灵应寺有一位年轻和尚名叫日柱,学识渊博,悟性极强,对《华严经》的理解精深而有创意。福莲在塔院寺听他讲过几次经,内心对其十分佩服。一日,福莲到般若泉汲水,正好碰到了从梵仙山下来背水的日柱,经过短暂交谈,日柱对福莲印象极好,认为她有精深的文学功底,对佛教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之后,只要有空,日柱就到殊像寺“善静室”找福莲,诵经学法,共同研讨佛教的玄机妙理。
天长日久,流言四起,认为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那时,断不了有皇宫的人来往于五台山和京城之间,有关三皇姑福莲的一些流言蜚语自然就被一些人带回宫去,传到了康熙耳中。不久,康熙就暗中派人,乘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殊像寺“善静室”外面放了一把火。康熙的本意很明白,他想用一把火将福莲、日柱和那些有损皇家声誉的流言蜚语一同化为灰烬。不想,大火燃烧了两天两夜,整座寺院全被烧毁,而只有“善静室”却安然无恙。预想不到的结果,使康熙感慨万分。他认为,一场大火虽然烧掉了一座寺院,但能还姑妈一个清白的名声,也很值得,于是斥巨资重修殊像寺。
这个凄清哀婉、健康美丽的故事,穿越3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一直流传至今。遭遇不幸的三皇姑深得后人的同情,多少年来,凡到殊像寺的游客,无不谈起善静室与三皇姑。三皇姑不仅没有死于那场大火,反而因那场大火而获得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