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小课堂】2.句式的选择——长句和短句

提高文笔除了对字词的理解与推敲外,句式上的合理运用也是提升文笔的关键。
对于句式的选择上,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一个点,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十分重要,但却有着影响文章整体的功能。
句式的运用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于文章的看法,并且还会影响文章的排版工作。对于读者来说看你的小说会不会疲劳、疲倦,很大因素就是来自句式的运用上。
二来对于作者来说,句式也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文章的优秀程度。
因此我们也常说要学会把控句式,也是提升文笔的必修课。

句式主要类型有很多,但我们主要只讲长句和短句、对偶句和排比句、正文句和反问句。
今天这篇我们就主要讲一下长句和短句。

一、短句
短句,是指形体短、词数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短句除了结构比较简单的单句外,还有包括简短完整的复句的分句。
一般来说,汉语是比较适宜用短句的。这可以说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实词一般不表示语法关系。如果一个句子里用了过多的词语,它们的次序往往难于安排得好,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容易表明。关系不易表明,说起来就有麻烦,理解起来也就有困难,读者也就看不明白。
所以我们说话时往往是用短句,而很少用长句。
短句的修辞效果是明确、活泼、有力。所以短句便于干脆地叙述事实,如实地记录口语和迅速变化的事物。短句还可以表示作者紧张激动的情绪,坚定的意志和肯定的语气。
例如: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这段是我们高中语文的必背内容,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当时课堂上老师给出的必背理由呢?我们在阅读时是否能够感受到作者鲁迅当时的心情?如果感受到了那种激动愤怒的心情,那这就表示短句的运用得到了完美的发挥。
鲁迅用简短。刚硬的句子表达了对反动派无比的愤怒情绪。作者激动的感情要求用短句表达,而短句又加强了感情的力量。

二、长句
长句,是指形体长,词数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长句除了结构比较复杂的复句,还有包括修饰成分比较复杂的单句。
长句之所以长是由于修饰语多,联合成分多,结构比较复杂造成的。修饰语多,联合成分多,结构复杂可以把话说得详详细严密、委婉细腻。这便是长句的修辞作用。

三、短句和长句的运用
到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用短句,什么情况下适宜用长句,这得看作者表达什么内容,想达到什么效果,而这些往往跟语体和文体有着关系。比如口语语体、文艺语体多用短句,政论语体多用长句等。
哪种文体适宜用长句或短句,并不是绝对的。在一篇甚至一段文章中完全用短句或者长句的,虽然有,但不多,大多是长句和短句并用,只不过在某一些文体中长句较多或短句较多罢了。另外句子的长短是相对的,它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一般来说,戏剧、小说中的对话宜于用短句。戏剧只要是靠人物的唱词、对话来表达私信内容。
小说中的对话,就是口语的记载,因而很简短。如果对话中用很多长句,好像在宣读科学论文,这样的作品一定是不成功的。小说中叙事和描写的句子,一般比对话要长一些,但也不像政论文中的长句那样复杂。
论说文(包括政论文、科学论文)是以阐明事理为主要任务的,因此多用长句精确、严密地表达内容。

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里是sky格格巫,总有一些奇思妙想,让我们下个专栏见!

本期专栏参考文献:
1982年版《中学语文知识丛书——修辞知识(季泽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