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管中窥人

2021-11-16 00:27 作者:大熊么么哒的  | 我要投稿

朋友在写剧本杀的剧情,他问我,“在我的认知里,重组家庭的小孩会叫自己的后妈“妈妈”吗?”


我说,小一点的孩子,比如五岁以下的,略微引导一下,还是会比较自然得叫的。大一点的孩子就不一定,有的可能一直叫妈妈,但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可,有些孩子一直叫阿姨,但也许会慢慢认可妈妈。


“那如果后妈对小孩真的很好呢,真的把他当作亲生小孩去对待的那种,有一天那个小孩会叫吗?我觉得还是会的吧,因为这个小孩可能也终究会过意不去。”


人性是复杂的,但是小孩子一开始是认识不到的,当你的父亲离婚,跟另一个人在一起,你的后妈在一起。你,小孩是无法理解这个这个男人的复杂性,家庭、金钱、爱情各种处理事物的复杂性的,他只会把仅有的两个东西联系在一起——他的妈妈走了,另一个陌生的女人来了。他只能认识到这些东西,所以他的心中一定会一直有芥蒂,哪怕后妈对他再好,他也无法评价这个好,也没有别的妈妈给他对比,甚至会把别人妈妈瞬时的温柔去对抗后妈不厌其烦的教诲,他永远都会认为他之前的妈妈他心目中的妈妈会比现在的做的更好。但是当他长大一点,他见过很多人,读过很多书,去到不同的地方,经历人生的各种磨难,他会慢慢理解,他现在的母亲对他有多好,会认可。他会主动去理解,主动去帮助。在某个特殊的契机,会叫出那一声妈妈。其实孩子早就认可妈妈了,但最后才叫出的那一声妈妈,是孩子对妈妈情感上愧疚的宣泄。


“那假设一个极端情况,孩子的妈妈英年早逝,随后它成了孤儿,又被领养去了。”


他妈妈去世时几岁,被领养时又几岁?


“十一岁时妈妈去世,十二岁被领养。”


这就很复杂,这真的很复杂。小一点的孩子是渴望被领养的,这个很好想象。大一点的孩子呢,是有叛逆性格的,有些是不排斥被领养,有些是排斥的,但不会那么渴望被领养了,或者说这种渴望是由现实对比出来的自己不堪而出现。其次要考虑,孤儿院的孩子其实是比较早熟的,特别是有弟弟妹妹,或者把孤儿院的别的孩子建立了弟弟妹妹这样的情感羁绊的。他们对于我上文提到的成长会早一点。再其次,其实他们心中的芥蒂是会更深的,因为他是被领养的,是完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很多动物会认在出生时看到的第一个人为最亲的人,人也有这样的情愫,只有在出生时是毫无防备的,再次完全进入新的环境时,这个环境是维系生存的环境,反而会产生与出生时相反的排斥感。如果是父亲娶了后妈的家庭重组,至少还有父亲作为一个纽带,有必须在这个家庭活下去的理由,但领养没有这个理由。最后,这个妈妈哪怕对他真的很好,但天有不测风云,有很多现实因素的差遣,很多时候不到一定的年纪,是真的理会不到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好,家庭无可奈何得破碎,或者国恨家仇战争爆发,我们很难在这不可阻挡的系统风险中再去解构单一的情感了,他只是个孩子,如何看得懂人性呢,这真的很难。


所以该如何去平衡各方面的考量呢。我认为,要么一开始就叫妈妈了。这里是很纯粹的感恩之情和渴望被领养的感情,但其实内心没有真正认可,可能后面会慢慢认可,但这一声妈妈确实是一开始就叫的。还有一种是很晚再叫出口的,虽然一直叫阿姨,但因为成长的变迁会慢慢压过芥蒂,内心是会慢慢认可的。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可能,但我认为他还是会叫妈妈的,我相信一个善良的妈妈也会带出一个相信善良的孩子。


我补充道,这个事情其实我很早就和你说过,无论怎么写,其实都有存在的合理性的,怎么解释都可以,我们只能找到好像这条路是看上去最明显的。再换句话说,其实叫或不叫,在什么时候叫都是可以的,但是在你决定这个事情后,要回过头去把路铺完整。但这不好,这只是一种妥协,我还是希望你能得到一个内心给出的答案。


“太复杂了,我头裂了。”


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当你要用文字去结构人性时候,就是会经历很多痛苦,相反你的痛苦,恰恰表明你不想随意选择一个选项,用谎言去完善它,你是在真正的写作。


托尔斯泰在一个节目中说道,他在构思《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原型是新闻里一个女人做了别人的情人后卧轨自杀的故事,最初安娜在他心中是极其不可爱的,她是一个背叛丈夫、追求虚荣的女人,他要让她的下场“罪有应得”。但写着写着,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只是不断深化她,人性却自有它的力量,它的故事从枝条上抽枝发芽长出来,多一根枝条就多开一层花,越来越繁茂广大。安娜的死最后超越了小市民式的道德判断,在人们心中引起悲剧的共鸣。刘慈欣在《三体》的第二部中也表述了类似的观点,当你创造出一个人物时,你已经控制不住他了,他在过他的人生,你在过你的人生,你和他可能是有交集的,甚至会相爱,可能是没交集的,连一句话都没说的陌生人。你的作品是在跟随他的脚步,用你的视角记录他如何活着,仅此而已。


托尔斯泰最后的作品和他的初衷相差巨大,是无法控制,我们无法控制创造出来的人物,就好像他真的有血有肉一样。我相信你的痛苦也正是如此,放开你控制的思维,才能记录出真正的作品。


你要相信,人性自有力量。


管中窥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