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世界》生命从来不属于一个人,它是双向传递的信息,以世界作为载体,互相联系
序言:我曾是一座医院的医生,工作的30余年以来。我见证过无数的生离死别,但那些患者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一位9岁的女孩……而我,正是那名女孩的主治医生我对她特殊的病情十分了解,简单点说:那是早已被死神预订上的生命。凭当时的医疗水平,我能做到的仅是尽量延长她的时间。显然,我对不可能发生的事并不抱任何希望,这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位缺少仁心的医生吧。我曾不止一次对她父母建议说:“把她带回去吧,这样耗下去,情况不会有任何好转…”尽管这样的行为是不被医院所推行的。也可能是因为我当时经历得太少,所以只想着逃避。目睹一个孩子被不存在的希望束缚,连祈祷也渐渐变得可悲…这种无力,使我的身心受到了莫大摧残。那天,我照例对她进行问诊,无意中发现了她藏在枕头下的日记,一个孩子的日记,而日记的每一页都有一句加在尾端的话,不变的四个字,"我想回家"。这也是我第一次确定了她的想法:她希望离开,渴望逃离这个囚禁了多年的牢笼。这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我却无权独断,能做到的只有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她父母亲自去询问女孩的意思…但是,每一次,他们都仅带着一束花,说些我早已听腻的谎言便急匆匆地离开了…继续去打他们那关于离婚后财产分配的官司…身为医生,我亦必须站在患者身心健康的角度去衡量自己说出来的话。是的,我也必须扮演一个骗子去欺骗一个孩子。也许我的身心早已麻木了吧。自从她入院以来,有整整两年我都面不改色地诓骗,恬不知耻地面对孩子信任的目光,说着"叔叔很厉害″,"叔叔可以把一切病痛打跑″,"请再忍耐忍耐…"这些无关痛痒的话,但要忍耐多久呢?她没有问过我,所以我也不知道……也许是为了赎罪吧,我回应了她在离开前提到的最后一个愿望:"我不想一个人……"那时,我已知道她很快就会死去的事实了,但我无法再回应她更多的希望,也不愿见证一个孩子的绝望。让另一个孩子陪伴她吧,这是无所不能的叔叔能争取到的最大诊疗了……之后,我就申请从那座医院转走了。多年后,我再次听到关于她的消息,消息是来自一个15岁的男孩,男孩很开朗,是个比我阳光很多的人,但我们却能互通,互相倾诉…之后我结合了谈话内容和那个女孩的日记,将那个孩子最后的时间清晰地回潮了一次…一番思忖后,我决定把这件事的始末写下来,仅仅为了自己,为了救赎自己,提醒自如何去权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