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股份:渐渐消失的时代红利
你有多久没用过现金支付了?
当这个灵魂拷问发出时,也许很多人至少3-5年没带过现金了吧?
不仅我们使用现金的频率少了,就连银行业也面临线上支付的巨大挑战,不得不关闭部分线下网点。
留下的网点更多专注于数字化转型、提升网点效率方面。这一系列变化不仅改变了我们去银行的消费习惯,也对相关供应商产生了巨大影响。
今天要说的汇金股份[300368.SZ],主要面向银行客户提供软件设计和硬件设备销售。
由于线下网点的萎缩,销售软、硬件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因此逐步向非银行类客户拓展信息化集成及数据化中心业务,并且从2019年开始从事煤炭、焦炭、铁矿石、建材的供应链业务。
1、高毛利的真实原因
据今年中报披露,信息化数据中心贡献的收入占比接近一半,其次是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占比24%,然而这两项业务的毛利率仅有11%。真正赚钱的是才开始不久的供应链业务,毛利率高达43%。
为什么供应链业务的毛利率会这么高?由于财报披露的信息有限,为了找到答案,只好去看证交所2020年9月发出的问询函。
问询函针对2020年中报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增幅与营业收入增幅差距过大的情况,对供应链业务收入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要求汇金股份详细说明供应链业务的具体内容和盈利模式,是否为上下游供应商、客户提供资金支持,构成类金融业务。
实际上,汇金股份的供应链业务分为代理和自营模式,自营业务按总额法确认收入,代理业务按净额法确认收入。其中代理业务不含税交易额占比86.92%,属于类金融业务。
2020年中报供应链业务的综合毛利率为26.04%,其中自营模式的毛利率只有2.62%,那么导致整体高毛利率的应该是代理模式。原因在于,代理业务并不是赚贸易差价,而是为下游垫资赚取资金占用费,美其名曰收取代理服务费,因此毛利率比赚差价高得多。
这项业务虽然促进毛利率提高,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2、三季报业绩反转
今年第三季度,汇金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44%;然而归母净利润只有1786.8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27%。
最近5年三季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都为负数,与净利润差距明显。结合预付款和应收款的变化,可以看出其盈利质量不高。
拖累归母净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利息费用,今年三季报达到8787.18万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为什么短期之内利息费用变化这么大?这要从供应链业务说起。
该业务涉及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贸易,预付金额较高。若与供应商结算时间滞后,或是无法及时收回销售款,那么资金链将会面临很大挑战。
自2019年以来,预付款和应收款节节走高,今年三季报分别达到5.46亿和15.5亿,较年初增长129%和20%。随着预付资金和赊销款的增多,资金压力倍增,只好借助长、短期借款周转,导致利息费用暴增。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借款被放在其他应付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里。
如果算上和关联方之间的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今年上半年总借款超过15亿,利息费用达到5000万以上,对于净利润在几千万徘徊的公司来说,利息费用是个沉重的负担。
这样看来,供应链业务似乎并没有带来利润的飞升,反而令公司承受很大的资金压力,那为什么要从事这项业务呢?
3、一连串迷之收购
2019年,汇金股份以 1.17 亿元收购控股股东邯郸建投持有的青岛维恒100%股权、河北兆弘100%股权、山西鑫同久60%股权,把控股股东的供应链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导致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同比增长136%,预付款项同比增长415%。
其中交易原因、供应链业务与其主营业务的关联性、资金来源及资金风险控制等问题遭到证交所的问询。尤其是控股股东还控制深圳维恒等其他经营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体,存在同业竞争的风险。
并且汇金股份向青岛维恒、河北兆弘提供资金开展供应链业务,虽然签订了借款协议,但利率不到2%。
回复公告称:“供应链服务业务为控股股东注入上市公司的新业务,将为公司业务运营及盈利能力带来帮助和提升。”
然而2年多过去了,预付款和应收款进一步增加,经营现金流仍然为负,并且与净利润背道而驰。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从去年27.57%和9.21%降至目前21.66%和2.95%,其盈利真实性大打折扣,更不要说提升了。
这样看来,汇金股份更像是控股股东的融资工具,为其供应链公司提供利率极低的借款、为其减轻资金压力。
除此之外,今年发生的另一笔交易同样引起了证交所的关注。
今年5月,汇金股份向重庆云兴网晟科技有限公司增资8000万,获得14.6%股权,10月又变更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改为全部以现金购买其36.4%股权。关于这笔交易的疑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标的公司从事数据中心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等业务,2019和2021上半年分别亏损20.52万元和2075.63万元,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评估下,标的公司评估值分别为5.07亿和5.24亿,增值率为655%和679.07%,超高的增值率合理吗?
(3)承诺业绩波动极大,2021年不低于-2730万也是令人大跌眼镜。标的公司是否有能力履行承诺业绩目标,若不能,争议如何解决?另外,还存在多个可疑科目,要求审计提供详细说明。
(4)变更收购方式有规避审核的嫌疑。
虽然汇金股份回复中提到标的公司的行业优势、客户优势等核心竞争力,并且解释数据中心业务尚处于爬坡期。但是以1.96亿的价格购买这样一家利润波动和业绩承诺波动很大的公司,风险可想而知,熟悉的套路又来了。
4、总结
汇金股份的高价收购行为导致资金链异常紧张,目前大股东邯郸建投质押股票10348万股,占其持股比例的67.25%。
同时,股东沧州金源及一致行动人鲍喜波今年以来陆续减持股份,按照3月至10月累计减持2831.42万股、均价11元/股计算,至少套现3亿。
除了以上不省心的状况以外,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还在继续影响上市公司。目前账面价值还剩3.52亿,相当于净利润的10多倍, 一旦“洗大澡”,会造成净利润大幅亏损,2017年就因商誉减值2.43亿导致公司亏损2.14亿。
收购的供应链业务、数据中心业务等暂时还没有大幅提升盈利的迹象,如何度过眼下的难关,是汇金股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