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90万年薪上班太无聊起诉公司,为啥?有一种惩罚叫“边缘化”
据媒体报道,都柏林爱尔兰铁路公司(Irish Rail)的财务经理德莫特·阿拉斯泰尔·米尔斯(Dermot Alastair Mills)将自己的雇主告上了法庭,原因就是工作太无聊。
米尔斯称自己的价值没有体现,不用使用技能就能拿到10.5万英镑(人民币90多万元)。
那么,他的公司为什么这样做呢?
米尔斯表示自己是受到了公司的报复、排挤,因为他在数年前进行了一次受保护的披露。但他的公司声称并没有这回事,也没有就此惩罚他。
在米尔斯看来,自己的职责减少就是一种惩罚,属于“职场冷爆力”,被欺负了。

无独有偶,法国也有过类似的例子。话说某香水公司的员工因为工作失误,在被降职处理后,长期从事一些琐碎的工作。
这个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过度无聊”,对精神健康造成了损害,于是到法院起诉了公司,并获得了法院支持,获得了约合人民币40万元的赔偿。
所以,不干活就拿钱、“工作无聊”也是一种折磨。
网上有些人非常羡慕这种工作,不用干活照样拿钱,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米尔斯这样的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但如果让你给他置换一下,常年处于那种无聊的状态中,恐怕你也受不了。

毕竟,人是社会动物,人需要关系和互动,要有情感交流。特别是在一个集体之中,当别人都在一起说说笑笑,但就是不跟你交流的话,你会有一种被排挤到局外的“边缘感”。
这种边缘化其实就是职场上常见的一种惩罚。
也许你会说公司可以直接把员工辞退啊,毕竟不干活还要发工资,岂不是公司吃亏了?
但这些公司要考虑法律的问题和工会的问题,而且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树立一个“不听话”的典型案例,可以有助于团队管理,杀鸡儆猴嘛。另外,所谓杀人诛心,这种边缘化处理对于“犯错者”的惩罚比直接辞退更大,管理者要是心怀恶意的话,当然会选择这样做。
如此,一点工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英国和法国可能距离太远,我们可以说一说距我们近一些的日本。众所周知,日本的企业有“终身雇佣制”的制度,它和年功序列制、组织工会制并列为日本企业经营的“三大法宝”。
也就是说,员工只要进入一个企业,那就要长期干下去,干一行爱一行。当然企业也会对你终身负责,彼此是荣辱一体的关系。
这种制度带来了很大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从好处说让员工有了很强的安全感,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对集体更有认同感。但有利必有弊,这也必然导致组织的过于平稳和官僚主义,不利于组织的活力和创新。
我原来觉得日本企业这样做有点怪,比如要是有些员工确实不合格,甚至是影响很恶劣,而且不接受教育,不思悔改,那企业要怎么办呢?
后来我了解到,日本企业的管理者对此也是有办法的。在日本职场有个“窗边族”的说法,就是形容那些在得罪上司和企业后,被边缘化的员工。不直接辞退你,但把你的办公桌移到窗户边,也不安排你做什么事,没有人跟你说话,一般人很快就受不了这种气氛,只能是自动离职。

中国其实也有类似的情况,人性都是相通的,“异类”其实在集体组织中很难生存下去。
对管理者而言,有很多法子来排挤和打压下属,边缘化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普通人一定不要高估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不干活就能拿钱的痛苦,不是你可以承受的。
还是要相信最基本的职场逻辑,干活才能拿钱,薪酬待遇是跟自己的价值贡献对等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不劳而获这种事。如果真的有这种事,那很可能是如一句话所说,“命运赠送的礼物背后都标注了价格”。
上面提到的那两个哥们算很能扛了,他们坚持了很长时间还没有崩溃,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才打官司。如果换成我们这边,恐怕很少有人能坚持个一年半载。通常一两个月就不得不走人了。
人与人的关系很重要,职场氛围很重要,不说上级故意打压你,就是同事之间的排挤都会让你难受。要是公司所有人都对你很冷漠,不跟你说话,无视你,当你是透明人,那这种“暴力”的程度会增加很多倍,一个人是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