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词典】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
文化霸权或“文化领导权”,是由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在著作《狱中札记》中提出的。文化霸权理论史西方大众文化研究中影响最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之一,被称为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里程碑。
葛兰西认为,霸权是国家和政治运动的霸主权力和领导权力。不同于前现代社会基于暴力的统治,现代国家统治既有暴力的强制性,由经由媒体和学校教育,通过文化引导,使得人们建立共识,这种霸权是文化性的。文化霸权,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上层建筑分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政治社会即国家,统治阶级通过政治社会行使“直接统治”或管辖职能,如监狱、法庭、军队、警察等专政机构。市民社会“通常称作‘私人的’组织的总和”,统治集团通过市民社会行使“霸权”职能,如学校、新闻机构、剧场、教会等民间机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现代资产阶级的统治不是依靠暴力机关等政治社会来维持的,而是依靠其占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也就是建立在被统治阶级通过选举而形成的“赞同”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在市民社会,即教育、宗教、新闻、家庭以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构建的巨大文化制度网络,对人们进行价值观的灌输,维持自己的统治。这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的根源。因此,要颠覆资产阶级的统治,就必须先对其文化霸权进行颠覆。
如今的文化霸权不仅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还会通过名义上的“跨国合作”来对他国意识形态进行价值渗透,并期望建立愿意冒险并为其服务的不同专业领域的亲西方干部队伍,实现其对非西方国家政府的颠覆和控制。事实上,在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攻势下,以三权分立、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私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西方娱乐文化和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随着各种新闻媒体、文化作品如音乐、电影等扩散到全球。一些国家试图将这些文化产品打造成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工具,以此向非西方国家输出西方价值观,为“颜色革命”、“和平演变”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