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4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C1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大陆国。古人较少言及海洋。
C2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农业国,重农轻商。
C3上农
“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其经济背景的限制”
C4反者道之动
注:物极必反,道之动也。
过犹不及。
C5自然的理想化
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p1,注:若只看表象,则入宝山而空手归。
p2,注:此论割裂了自然与人,非也。天人合一,此人特指自我,泛指人类。是融合的,而非对立割裂的。
C6家族制度
“制度是一定经济条件的产物。”“家族制度过去是中国的社会制度”
P1注:儒家本意不得而知,其内涵绝非如此,否则流于下矣,买椟还珠故事耳。
P2注:(……关系还有许许多多)一理万象,象虽纷繁,本质一也。
P4注:阴阳想推而又相互转化,合理也是有条件的,也是不断变迁的,也有兴衰轮回,阴阳消长耳。且有外患者必有内忧。继承者们知行割裂、重表象而不知本质,乃其内忧也。
C7入世和出世
P1注(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尽分敦伦也。
P2注:(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理当如此。
P3注:出世入世一体两面,合而为道。忠恕合一乃是大道,否则必有弊缺也。
C8中国的艺术和诗歌
P1注(参悟超越天人的妙道)超越则非。
P2注:躬行“敦伦尽分”的修道者是大智慧、大哲人,是真修道。不然,只是消极逃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