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学语文一年级考据学习,点赞(三)~

2022-03-15 17:15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关于四季景物的描摹,来琢磨下吧

春,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顺序让我觉得,贺知章也是画家?从树干,到柳枝,到柳叶

这里的手法是虚实结合吧。。。后面用了想象,比喻。。。

我这以前语文的第一名都是怎么来的。。。。这做阅读理解的法子,我是真的没印象。。。先这样吧

夏,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实话,泉水是啥样的,好像没见过。。。温泉也是泉,地下水压力比较大,地面上有个出口就不断涌出?这里描写的是一处景,先构建空间,下方是泉,上方是树荫,中间是小荷和蜻蜓

而且这里也是拟人,写出了一种柔软,惜、爱、柔、才露,都是一种怜爱的感觉

贺知章是初唐?忽然想起来唐玄宗就是唐明皇——因为清朝避玄烨名讳,被改称了

反复记忆反复记忆。。。来想想贺同学,一路做到从三品,诗作只有19首留存,我还感慨难道因为安史之乱?不至于。。。所以是755之前,太宗武皇玄宗,盛唐人士了吧

感觉咏柳还是有大气感的,碧玉妆树——得多有钱,浪漫想象,宋人据说比较少

杨万里是南宋同年生亡,宋朝跟唐朝的气质就几乎完全不同,一个飞扬浪漫,一个内敛谨慎

小池就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我就牵强附会下吧。。。

秋,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篇游记诗,寒山,石路,白云,人家,停车看景,感觉就很悠然

这里构景又很宽阔了,从远处的山和路,到近处的枫林,山水画,落墨轻重,大片渲染,不是工笔画的细致——感觉杨万里的小池就是工笔画——我不知道准确定义,但我觉得像彩铅那种,就是一笔一笔超细致,水墨画就是意象画——层层渲染,片片落墨的

从景到人再到景,一种浪漫情怀感就出来了

冬,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种遒劲的感觉,“遥知”我觉得应该不是很远,也是一种近景,。。。不得不满足下自己的好奇心,梅花的香气能扩散几米我百度下。。。

的确有说梅花香气要走近才能闻到的,而且只有“数枝”,桂花一棵树的香味都不会传多远,真的要很近几米才能闻到

回正题

个人觉得这其实不是写物诗,只是构了个小空间概念,雪夜墙角梅花开,冬夜王大人烧脑累了逛逛园子,然后感觉墙角那里梅花开了,还闻到了香气——这是有景有思

这也是小小的构图

所以再总结,咏柳虽然写一个柳,但是。。。豪富浪漫想象,对比是梅花,就相当的五感

山行和小池都是写景,一个泼墨,一个细笔,前者自由不羁,后者温柔细致

还是蛮有趣的,个人觉得,还是很能反应唐宋的文风差异的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唐始于618,他也是初唐人士

这篇是咏物,而且还是无形之自然之物,我再看看太宗什么时候上位的,626年

那李峤也非常能感受大唐强大了吧,等我再看看唐朝对外征战的年份

天可汗唐太宗,贞观四年打败东突厥,成为东亚盟主,被称天可汗,八年败吐谷浑(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青海的黄河上游谷地以及凉州的一个独立国),十四年平高昌(高昌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 

哈哈哈哈,这种把自己过去的文当资料库查找的感觉真是爽!

626贞观元年。。。到李峤青年时期,那正是大唐盛世啊!!

所以他的风也是很大气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我都很想把这字体放大大的!算了,还是找个图片吧,千尺浪!行吧,这也是虚数了,其实一千尺也有333米了。。。十一级风那个浪也才十几米

暴风或十一级风:风速介于 56 - 63 节之间。暴风持续吹上一段时间之后,海浪浪高会介于 11.5 - 16 米,海面不仅会出现极端汹涌的波涛,同时会布满浓厚的毯状白色泡沫,四周环境一片昏暗,能见度极度的差。

台风或飓风:十一级( Force Eleven )以上的风,都称为台风或飓风,风速在 64 节或 64 节以上。

搜了观潮照片。。。好吧,都是黄泥水,感觉都看不出来巨浪感。。。台风照片基本都是卫星云图,飓风又太夸张,想想搜了冲浪,天啊,真的是极限运动,那水面,惊心的很。。。

千尺浪

万竿斜就想一下吧^_^

好吧,考据的有点上瘾了,不过还是得这样,开始思考的多,后面就会速度快有内容,想考据的时候还是要满足动机自我的^_^

简单阅读的雏形:

文中的人涉及谁,什么事,为什么

5W1H,who,when,where,what,why,how,谁,什么时候,在哪里,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做的

感觉就很像行为内核,why其实在前,可认为是目标,然后how是计划,最后执行是who,when,where,what

我终于发现文章的结构图解非常有用,这就是逻辑框架

于是辛苦的跑回去上册去做截图,中间还研究好了截图软件和文件传输方法^_^,这就是遇山推山遇海填海的感觉了吧

又返回了一上,想通过这种梳理来搞清楚框架到底有哪些,后续我自己也会试着写框架,对比给的框架

这个逻辑,左侧是课文名,右侧是结论,中间是尾巴形容词和对应的动物名词

而结论其实是最重要的,通过课文名和内容来得出的

题外话:

首先,在学习起明的时候,叶教非常重视地基,他说在关系上,关系是宝宝的样子非常重要,不从下面走上去,后面就不知道怎么上去

我现在就发现,个人在阅读理解方面的不清晰,其实真的可以快速的从小学开始补起,真的费不了多少时间,但是这是在重新打地基

知道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要认真的走,如果哪天你真的会走捷径——所谓的捷径,就是笨功夫后发现了聪明的办法,但是,笨功夫没下够之前,是不会有聪明的办法的,在学科学习上,我还没有下够笨功夫呢

所以加油!这是我想要变现的!加油加油!!

首先对比的内容可以直接列上,但是最后的结论内涵是什么呢?

现在看来,有不同的**各有特点,有自然生长规律

其实结论的内涵,是现象的本质,问题的根源,和事物的定义或特点吧

哇塞,我现在觉得自己之前学的东西都很有用呢

继续下面的逻辑框架,我先学习,后面的再说思考好了

这就是课文主旨了,远足前激动的睡不着觉,想象,表现了**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和希望能做**,能有**

这个结论应该是,我们应当尽量独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当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以目标为主,合适的度和方式去求助,以完成自己的事情

我觉得结论除了基础本质外,其实还有处事模型,模型也是一种本质,就是提取出了关键元素,基础好用的模型,比如性格分析模型,行动模型等等

现在就觉得比较清楚了

这种抒情性质的文章,可以用框架来进行记忆,写作文用的吧^_^

说真的,这比起网上搜的那些所谓思维导图,真的要强上n倍,这根本不是30分跟60分的关系,而是60分和90分的关系,看似都差30分,其实境界完全不一样

是不是真正的底层,行家出手就get了

框架内的结构,现在想也是非常关键了,如何能够抓大放小的把核心给抓出来呢?

首先,可以观察文章结构,有时间状态线的肯定抓这个线,有明显的分段对比,或排比,就抓主语和对应形容词,有地点线也抓,或者分类

再次提取下,时间线,地点线,分类,像大小是分类,还有就是,性质特点分类,比如不同形态的尾巴这样

这里的结论是属于解决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哇塞,把这框架抽出来,也可以废话写写文的特点了,比如通过一波三折,就像电视剧每次都制造高潮停在那里吸引去看下一集一样。。。。吸引人一直看下去,并且启发大家思考什么的。。。

说实话,小蜗牛这篇课文我也看过的。。。但是我真心没有得出这个结论。。。所以说,小孩子的阅读都是要引导的。。。

这些做事的道理真的很大很大。。。

要有目标感,要有认知理解,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还要安排节奏感去行动,失败了要迭代,成功了也要迭代。。。。下次会更高效——艾玛,我觉得自己阅读就按这些收获来搞就行了

说真的,我觉得自己今天值得很多赞,哈哈哈哈!

小学语文一年级考据学习,点赞(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