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尧】【杨门女将】杨宗保研究报告(一·形象篇)

Saying: 谁名字会划成耀眼的疤痕 比起那怀念更深。

一、尧尧与宗保
很早就想写写宗保,却不知如何写起。又因为珠玉在前,分析宗保的文章虽不多,却也不少。但我还是很想写写他的,太无聊也好,太闲也罢,因为太喜欢他,就很想送他一篇我对他所有的理解,巨细靡遗,意乱情迷。
我计划得很好,我要写一篇杨宗保研究报告,先写人,再写情,客观清楚,逐字逐句。
但是打下第一句话我就败了……我没法冲破自己对宗保的偏爱,没法克服笔端矫情的弊端,更没法把杨宗保的个人形象和他的感情割裂开,所以只好一起说。
先说说尧尧与宗保。
摘一则新浪娱乐的旧新闻:
【张智尧去年到香港演出的搏击电影《地上最强》,一直还没有在港台上映,影迷自然无缘目睹他赤裸上身、露出胸肌臂肌的好身材。惜肉如金的他,终于在横店拍电视剧“十四女英豪之女儿当自强”时,给意外泄底了。
原来张智尧为了演好剧中的杨宗保角色,每天努力健身练功,还在片厂打起地铺晒日光浴,只为在镜头前健康好看。天生骨架小的他,想尽办法要让自己穿起古装戏服能好象,每天拚命加餐饭,吃人所不吃,如淀粉、甜品等容易长肉的食物。张智尧说:“因为杨宗保是杨门第三代的唯一男丁,所以我当然要把自己锻链成文武双全的模样。”只是剧组拿起相机要为他拍照时,张智尧却害羞地赶忙遮住自己的胸前两点,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天生好动的张智尧,相当符合杨宗保年轻时聪明伶俐又顽皮贪玩的性格,日前全剧组从杭州机场搭了三小时巴士抵达横店片厂,一路上他说笑不间断,让演他奶奶的郑佩佩都忍不住问他:“你嘴巴不酸啊?”】

尧尧为了宗保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下面还有他对宗保细节的注重。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一个英俊挺拔,斯文而丝毫不弱气的杨宗保。
多么完美的身材……标准的倒三角,胸肌,臂肌,锁骨,腹肌,若隐若现的人鱼线,以及……咳。邪恶的心思按下不表,只是我很庆幸,杨宗保这个角色的硬件条件是这样优秀,底子这样好,怎能不教人对宗保倾心?
开始说宗保。
杨家,仿佛出生在这个朝代的这个家族,就注定了他必须是这样的,纵然内忧外患,纵然暗箭伤人,可假如给杨家人一双明目,看清朝野内的勾心斗角,他们也不会明哲退却,因为在国家和人民面前,他们不允许自己退缩,这就注定了杨家人的风骨和结局。
他从小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以祖先的事迹为傲,他出生在这样一个本就不完整的,多为女人的家族内,更是比平常孩子多了一分早熟,他从小就看家人彼此斡旋,看自己母亲为夫挂心,自然懂事得很。
在他去国子监之前,有这样一段对话:
八妹:“宗保,这一场是你自己的仗,你要孤军奋战,有所成就。”
宗保:“宗保一定不负所托,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之才。”
然后宗保至此消失,一直到29集,我的尧尧才复又出场。
而我多庆幸,尧尧的出场是不负千呼万唤的。
这里引用一个名为“越女剑”的博主写的博文:
【甫出场时,这个尚在国子监的少年,就展示了一番文韬武略,纵横来去泼墨挥毫的行止,让人惊艳,他干脆利落地叩别了恩师,准备为家国大义,舍下书桌文案。少年宗保的出现,带着英锐之气,放射着初绽的毫光,透亮而不灼人。】
博主称他为,这一个宗保。
这一个宗保,唯一的宗保。
这一个宗保从一开始出场就带点浪漫主义的刻画,笔走龙蛇,目如寒星,一张端方标致的脸孔,国子监校草之名,实至名归。
二、宗保的形象
关于他的形象,有亲这样概括过
【宗保的衣饰在整个剧集中亦比较考究。北宋时期男子服饰仍承袭了汉唐之风,为大襟右衽交领袍服或圆领澜袍。澜袍在官场上颇为流行,而年轻才俊们则喜欢选择汉韵浓郁的交领袍服,以凸显清雅与俊秀。剧中宗保有多套此类服装以配合角色演绎,卷纹云袖,纱笼锦衣,并镂空之木槿花为饰边,且施以飞翼冠束发,吉祥结式腰封……极尽精巧之能事。 】(引自煜迦的《随谈宗保之角色形象》)
这位姑娘说宗保的衣饰极尽精巧之能事,但我却不太同意。
宗保的衣饰,在我看来是比较朴素的。
他一共有七套衣服,校服和红黑虽然惊艳非常,但暂且按下不提,他自己的衣服,白衣和蓝衣,不论是颜色还是设计都很朴实,并没有比全剧其他角色更出彩,他衣服的颜色素净而单纯——不是单一,而是单纯。虽然只是简单的蓝白搭配,但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宗保的干净气质,以及他的清潇风骨。
而他的发冠,也只有三个样式(似乎也不太少?),校草的标配一闪而逝,战衣的金属发冠明亮精神。飞翼冠具体是什么样子我并不清楚,我只知道我很喜欢这个发冠,让人无端端想起颇具气节的竹,那一排冠饰非常适合宗保,既衬他两分俊朗,又平添三分挺拔。而那块玉璧,我觉得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它不会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却为宗保暗蕴出一丝柔和温润。



我和人聊宗保,她还特地让我抨击一下宗保头上的玉佩,说那个没档次233但她很喜欢宗保的袖口,她说袖口的白色花纹,搭配着蓝底,精瘦的胳膊和手指,感觉很苏很美。我也喜欢那个袖口,但我是觉得那个花纹像一个个的五角星,透露着我的宗保本就调皮的属性,很可爱。
而杨宗保全身上下最让人啧啧称道的部分,我想应该是那条腰带。

这条腰带的款式叫做大带,我没有研究过宋代大带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我平常看京剧,会在里面看见一样的腰带,我还很没文化地这样惊讶过——哎呀,这个武生的腰带和我的宗保的一样啊!

因此我特地咨询了一位学了十年京剧的京剧演员,他科普我:
【在京剧当中这个叫“大带”,其特定作用应当就是古代人做腰带之用,大带在京剧武戏当中也是一门相当深的功夫,也作为武戏用的道具,做身段时有很多关于大带的技巧。】
实际上我俩素不相识,我是因为好奇宗保才去冒昧打扰了他,能得到回复,感谢这位赵辉辉老师。(不过他貌似只比我大一岁,而且长得还有点像张艺兴23333)
经他提点,我了解到一些关于大带的知识:
大带到了京剧里,尤其在武戏中,要以技巧丰富舞台表现。身前垂这么一条又厚又重几可拂地的宽腰带,行走坐立,都受牵绊,若非专业演员的话,只怕走不了两步就被绊了跟斗,何谈开打,所以前辈京剧人说:看一个武生行走时大带的飘动走向,便知他身上边式不边式。
还有一些表演,是专门在大带上做文章的,比如“拎大带”:用在初次出台亮相或走边中,表示人物即将快步行走;“耍带穗”:表现人物步法轻快、健步如飞;“踢大带”:特别美观的一个程式,表达人物干练、果敢的精神风貌,包括“踢带上肩”、“十字踢带”、“月亮门踢带”“踢缠腰带”、“踢双上肩带”等等,各有各的要点和情态。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要做得迅捷利落,大带踢得直而紧绷,节奏感强,亮相干脆,都是台下不知多少时日才能练就的技艺。
在京剧中,杨家人的腰带都是大带,而《杨门女将》的腰带却未必是借鉴了京剧,也许只是还原明代的大带——冕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配件,用以束腰,搭配蔽膝、革带等一起使用。但宗保的大带,却与京剧大带异曲同工,更像是传统大带与蔽膝的结合体:腰前打花结,两侧垂带,中间一条宽带垂下,本意是起到遮蔽身躯的作用,以免行走坐立,姿态不够雅观。
但其实,整部剧中,这样的大带并不少,杨八妹和杨安也经常束这样的大带。之所以上头引用那么长的两段,就是因为我要提出宗保的大带的独到之处——
虽然全剧中佩戴大带的不止宗保一人,但将大带的功夫,大带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却唯有宗保一人。
八妹和杨安从未理会过他们的大带,就只是把它当成普通的腰带。
只有宗保,随处可见他踢带,撤带的动作。一句“都是台下不知多少时日才能练就的技艺”让我知道,那不是尧尧的无意识动作,而是他精心设计的,融入自己对杨宗保的诠释的一部分,而这些细节恰好体现了,尧尧对这个角色的用心。也许他下过功夫去练过如何将大带用得这么好,也许他揣摩过如何在一秒之间撤得自然……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让他的腰带成了个独一无二,而他整理大带和下摆的动作,也为宗保这个角色增色太多。



最后,补充一点网友的提议,她很钟爱宗保的跪姿。这个跪姿也许不该加在形象中,但是后面没有分析他动作的特辑,因此便加在这里。
她说,爱他即使跪着也顶天立地的感觉,双腿分开,很稳固的三角,即使面临再多的打击也能承担。
至此,宗保的形象分析完毕。
我们的小少爷没有太过华贵的装饰,但是就是很容易让人觉得惊艳。红衣让他的五官都明艳起来,黑衣衬得他玉树临风,白衣让他整个人质朴又柔和,战衣让他英武而倍显年轻,更不用说两套蓝衣(一布一绸)的真绝色。
除了他素净的气质,独到的细节,更大的原因是——
他帅啊!!!
宗保太帅了啊!!!
25岁的张智尧啊!!!
……对不起失态了。总之,全剧没有一个镜头是着重强调他的外貌的,所谓英俊,也不过是五婶和穆寨主嘴里一带而过的形容(如29集五婶:“人说女大十八变,宗保该是24变,你看他长得越来越俊俏了”)。他如此朴素,却让人这么难以忘怀,难道这不恰恰说明,宗保是天生丽质的最佳体现么?因此我倍觉珍贵。
(字数限制,TBC一个,明天继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