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1.5 苏格拉底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5、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
古希腊极端反动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雅典人。当时雅典的政局动荡多变。由伯里克利执政代表的奴隶主民主政治鼎盛时期,到伯罗奔尼撒战争[1]期间奴隶主贵族的复辟[2],再到奴隶主民主派推翻三十寡头[3]暴政[4],恢复民主政体,他一直站在奴隶主贵族的一边,终于因顽固地反对雅典民主政治而被处死。
他自称是神赐给雅典的牛虻,从幼年开始就通晓神谕,是神的代言人。没有比他更聪明的人,也没有比他对神服役得更好的人,神给他的职责就是到处责备人或鼓励人。因此,他的哲学思想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他宣扬神是至上的、万能的,神不仅给人以身体,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灵魂。神是无所不在的,它能看到一切,听到一切,照顾一切。
在欧洲哲学史上,他以首先提倡伦理学和概念辩证法而阳名。在伦理学上,他主要是宣扬神秘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为了一定目的而安排的,如神给人以眼睛是为了看,给人以鼻子是为了嗅。他为了守旧复古,便把知识说成是最高的美德,只有知识才包含着一切的善,一个人如果没有传统知识,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善,甚至会使别的善[5]变成有害的。在概念辩证法上,主要是在与人讨论或辩论时,借口自己什么也不知道,而向对方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回答来偷换概念、寻找对方的漏洞,然后把他自己的主张归纳成定义,看作是唯一合乎神谕的“真理”。这是他惯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方法,因他母亲是个助产婆,他便称它为“助产术”,说它可以帮助思想产生出来。
他在认识论上顽固地坚持唯心主义路线,认为只有符合唯心主义主观原则的认识才是真的,否则就不是真的。他贬低和蔑视感官的作用,歪曲和夸大心灵的作用,胡说什么:“如果我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它们,我的灵魂会完全变瞎了。”[6]
他站在奴隶主贵族立场上,十分敌视当时执政的奴隶主民主派,宣扬奴隶主贵族的美德可以产生金钱和一切好的东西,妄图以复古的反动主张来阻挡历史潮流。他主张必须对“败坏”了的心灵给以最大限度的改善,非常顽固地死守着他的反动教义。在受审时,他曾咬牙切齿地说:“我是决不会改变我的行为的,即使要我死多少次,也不会改变。”[7]正因为他十分顽固和反动,所以二千多年来,被欧洲许多反动统治者奉为“圣贤”。他和中国古代的奴隶主贵族的反动思想代表孔丘一样,一生“述而不作”,没有什么著作,他的反动言行被收集在他的门徒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中。
注:
[1] 公元前431—404年。
[2] 公元前411年。
[3] 僭主。
[4] 公元前403年。
[5] 如勇敢、节制等。
[6] 《古希腊罗马哲学》175页。
[7] 《古希腊罗马哲学》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