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为何能打败俄近卫坦克军?俄陆军三大缺陷,比美国落后20年
近日,俄罗斯近卫坦克第一军惨败的消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胜过德国法西斯,后面又在冷战期间屹立于华沙联军一线的王牌部队却在乌克兰战场被乌军打得满地找牙。根据相关资料介绍,近卫第一坦克军在不到20天的激战中损失坦克130多辆,数百名官兵战死。近卫第一坦克军更是荒唐的把T90M3坦克扔在了路边仓皇而逃,俄军近卫坦克军在作战中遭遇惨重损失。
那么,乌军为何能打败俄军的近卫坦克军?俄军近卫坦克军失败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原因?
这里就得提到俄罗斯陆军的三大缺陷了,在俄军近卫坦克军的身上一一应验了。
第一,俄罗斯陆军缺少足够的电子战和信息战能力。
当下各国陆军的发展属于信息化陆军,什么是信息化陆军?所有的坦克、自行火炮和步兵战车、各类陆战导弹连成一个信息化网络,由信息化作战系统统一指挥,在卫星等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引领帮助下展开作战。
在信息化作战网络平台的指引下,整个战场呈现出对俄军单方面相对透明的态势。乌克兰陆军在哪里行动,目标作战地域的乌军兵力部署、装备型号等重要情报都在俄军的作战指挥平台上一清二楚。这样一来,俄军的信息化网络战平台就能指挥俄军展开对应的反击,有针对性的精准打击乌军目标,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由于信息化作战平台呈现出对俄军的单方面透明,乌军还不知道俄军在哪里就被俄军消灭了。
当然,上述是我们所设想的理想化俄军的作战模式。但现实当中的俄军却和我们设想的信息化俄军截然相反。现实中的俄军被乌军屡屡暴打,由于乌军在北约的支持下全面掌握俄军的军事动态,整个战场呈现出对乌军一边倒透明的情况。俄军坦克走到哪里,有什么行动,乌军这边都看的是一清二楚。乌军能用海马斯火箭炮精准杀伤俄军的坦克和指挥官,但俄军却较难搞清楚乌军的行动方向和其他军事情报。俄军的信息化作战能力是不如乌军的。
俄军有全球非常先进的格洛纳斯卫星系统,既然美国人能在实战中使用GPS,俄罗斯为何不能使用格洛纳斯卫星系统实时传输战场动态了?很明显,俄军的作战模式和思维还停留在二战时期。俄军用21世纪的装备打了一场二战模式的俄乌冲突。
第二,俄罗斯陆军缺乏足够的电子战设备。
信息化战争当中的参战要素有很多,除了上述的信息化作战指挥平台,还有电子战。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当中,以色列空军就用无人机和电子战飞机对叙利亚的萨姆6地空导弹成功实施了电子战干扰,让叙军的萨姆6导弹无法发射。
既然以色列空军在40年前就用了电子战,那俄罗斯陆军为何没有对乌军大规模使用电子战了?近卫第一坦克军作为俄军的最精锐陆军部队,竟然没有电子对抗团或电子对抗旅作为集团军直属的电子战部队对乌军实施电子干扰,近卫第一坦克军的各个师旅,包括第2摩托化步兵师、第4坦克师、第27步兵旅等部队都没有成建制的电子战部队。如果在战前,俄军能对乌军实施高强度的电子战压制,压制住乌军的指挥系统、雷达等电子设备,乌军就丧失战斗力了。
俄军连最基本的电子战部队都没有,俄军的建设确实是出现了严重的疏漏。这一点经验教训非常深刻,值得其他国家汲取这个教训。
不管是陆海空三军还是其他的作战部队,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电子战部队和电子战武器来对付敌军。在未来战场上,谁能在电子战当中占据上风,谁就有更大的概率在实战中取得胜利。
第三,俄罗斯陆军缺少足够的无人机和陆军航空兵直升机。
现代化的陆战并非平面化的陆战,而是立体化的陆战。这个陆战不能缺少2个必要的武器系统——无人机和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
在公开的资料中,我们没有看到俄罗斯近卫第一坦克军有任何的无人机作战部队,至少察打一体无人机在近卫第一坦克军当中没有列装。俄军可能只是在炮兵瞄准中使用一定数量的无人机。
但现代战争,无人机装备确实是必不可少。乌克兰陆军曾大量使用从土耳其进口的TB2无人机杀伤俄军目标,俄军在近期引入1000多架伊朗的无人机,才在战场上逐渐扭转局势。俄军的信息化作战短板无人机平台实在是非常短缺。
除了无人机,俄罗斯在陆军航空兵直升机这里是非常短缺的。
俄罗斯有直升机吗?有。但是,俄罗斯的直升机归空军管理,俄军有卡52、米26、米8等型号的直升机。但由于直升机归空军管理,俄军卡52直升机不能直接出动支援陆军作战,这就给俄罗斯陆军的作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而乌克兰陆军的米24直升机却多次袭击俄罗斯边境的城市,俄罗斯却只能被动应对。缺少陆军航空兵让俄罗斯吃了大亏。
而美国的陆军航空兵非常庞大,根据相关资料介绍,美国陆军拥有4000多架直升机。美军有CH47支奴干直升机、AH64D阿帕奇直升机,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航空兵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俄罗斯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得对直升机的编制做出重大调整,让大部分直升机回归陆军而非空军管理。
缺少信息化作战能力,缺少电子战能力,缺少无人机和专用的陆航直升机——俄罗斯陆军在乌克兰作战的教训极其深刻,俄乌冲突也必将成为各国军事院校研究的21世纪的著名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