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学生组织学和胚胎学知识点四(神经组织)

2022-01-20 12:38 作者:BUL-BOUS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二者都是高度分化,都具有突起。神经元的作用是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神经冲动,还有内分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是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绝缘和修复(没有神经传导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1. 掌握神经元、突触、神经纤维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1) 神经元的光电镜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

胞体:主要分布在脑和脊髓的灰质及神经节中,形态各异,大小差异大,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

细胞膜 是可兴奋膜,有各种受体和离子通道(电位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可接受刺激传导兴奋。也有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识别和细胞连接有关。

细胞核 多数神经元只有一个大而圆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染色浅,核仁大而明显。少数含有两个细胞核。

细胞质 神经元胞体的细胞质又叫做核周质。富含尼氏体,神经原纤维,滑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线粒体,还有溶酶体,脂褐素的结构。

      尼氏体又称嗜染质,是存在于胞体和树突的嗜碱性小体。不同神经元内尼氏体含量不同(虎斑小体)。

电镜下尼氏体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粗面内质网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构成,无明显边界。

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尼氏体的形态和数量因神经元功能状态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可以作为判定神经元功能结构的标志。

神经原纤维具有嗜银性,从胞体向树突和轴突延伸交织成网。电镜下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和微管聚集排列成束而成。

微管、微丝和神经丝共同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支持、物质转运)。

滑面内质网参与合成脂质和固醇,有的紧贴在细胞膜下形成较宽阔的膜下池(离子转运),是神经元的特征之一。

高尔基复合体在轴突内没有,与物质运输有关。

脂褐素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内容物是溶酶体消化残留的物质。

突起:自胞体伸出,形态各异。

          树突是从胞体发出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反复分支,逐渐变细,形如树枝状。结构与核周质类似。

树突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称作树突棘,是神经元主要形成突触的部位。电镜下树突棘内部有2~3层的滑面内质网形成的板层,板层间有少量致密物质棘器。

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导进入胞体的功能,也可以扩大接受刺激的表面积(树突分支和树突棘)。

轴突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起自胞体或者树突主干,胞质内无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呈圆锥形,称轴丘,该部位无尼氏体(染色浅),有神经原纤维。

起始段无髓鞘包裹,离开胞体一段距离后,髓鞘包绕形成有髓神经纤维。

末端分支称作轴突终末,与其他神经元和效应细胞接触。

表面的细胞膜叫做轴膜,胞质叫做轴质,内含有大量与轴突长轴平行的微管和神经丝,也有微丝。

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2) 突触的结构

突触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部位。突触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前者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兴奋,后者即缝隙连接。

化学性突触(单向性)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组成。突出前后成分的细胞膜比其他部位较厚,分别称作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叫做突触间隙。

     突触前成分包括突触前膨大和突触前膜。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突触前成分呈球状膨大附在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者胞体上,称突触扣结,又称突触小体。电镜下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突触小泡(圆形或者扁椭圆形,表面有突触素1,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前成分的特征性结构),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和微丝。富含电位门控通道。

     突触间隙内含有酶,糖蛋白和一些横跨间隙的微丝。

     突触后成分是另一神经元与突触前成分对应的细胞膜部分,主要是突触后膜。膜上有受体。突触可分为1型突触(突出前后膜厚度不对称)和11型突触(突触前后膜厚度相近对称)。富含受体和化学门控通道。

     使突触后膜兴奋的突触称作兴奋性突触,1型。使突触后膜抑制的突触称作抑制性突触,11型。

3) 神经纤维的结构

神经纤维由神经细胞的长轴和包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根据是否形成髓鞘,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髓鞘的作用是保护和绝缘.

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由施万细胞包绕轴突形成。相邻施万细胞不完全连接而形成的节段性缩窄称作郎飞结。该部位轴膜裸露,发生电位变化。相邻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作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施万细胞形成. 电镜下可见每一个结间体的髓鞘是由一个施万细胞的双层包膜呈同心圆反复环绕轴突所构成的明暗相间的板层样结构.施万细胞外有一层基膜,其和施万细胞最外面的一层胞膜共同构成神经膜.髓鞘主要是由髓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纵切面上可见施-兰切迹,是施万细胞内外边缘细胞质相同的螺旋形通道.髓鞘的形成过程中伴随轴突一起生长的施万细胞表面凹陷形成一条纵沟,轴突陷入纵沟内,两侧沟缘的细胞膜相贴形成轴突系膜.

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薄膜包卷轴突形成.郎飞结较宽.一个少突胶质细胞的多个突起可以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无基膜和施-兰切迹.

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是从一个郎飞结到另一个郎飞结,故传导速度快。轴突越粗,髓鞘越厚,结间体越长,传导速度越快。

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由轴突和施万细胞构成。施万细胞不形成髓鞘也无郎飞结。一个施万细胞可以包绕多个轴突,有基膜。

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轴突外没有任何鞘膜包裹,无郎飞结和髓鞘,传导速度较慢。

2. 了解神经由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和周围的结缔组织、血管及淋巴管等组成。既有运动,也有感觉,既有有髓,也有无髓。呈白色。

神经内膜 内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

神经束膜  有紧密连接

神经外膜

3. 了解轴质运输 实现神经元胞体与树突之间的物质转运,是双向运输。分为慢速轴突运输和快速轴突运输。前者运送神经丝、微管和微丝等,后者运送蛋白质、线粒体、突触小泡等。轴突内物质从胞体到轴突终末的运输叫做顺向轴突运输,反之称作逆向轴突运输。轴突运输与微管、微丝有关。

4. 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数量分类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按轴突长度分类   大胞体,长轴突的高尔基1型神经元和小胞体,短轴突的高尔基11型神经元。

按功能来分类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越高级越多)

5. 掌握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光电镜结构,功能

广泛分布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由突起但是不分树突和轴突,无神经传导功能。

1)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数量最多,体积最大。胞体呈星形,核大,染色浅,核仁不明显。胞质由神经胶质丝。突起末端膨大形成脚板,贴附在毛细血管基膜上或伸入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分为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和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前者分布在灰质,突起短粗,分支多,表面粗糙,神经胶质丝少;后者相反。


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在灰质和白质中,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

小胶质细胞最小,分布在灰质和白质内,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有免疫功能。

室管膜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参与脑脊液形成。

2)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是周围神经细胞的髓鞘形成细胞。可产生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纤维的再生中起重要作用。

卫星细胞营养保护功能。

6. 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前者又可以分为游离感觉神经末梢(感受痛温觉)和有被囊神经末梢。后者又可以分为触觉小体(分布在皮肤真皮乳头,感受触觉)、环层小体(分布于真皮深部,感觉压力、震动和张力觉)和肌梭(分布于全身骨骼肌,感受肌肉运动的本体感受器,调节骨骼肌运动)。

后者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运动终板)和内脏运动神经。


医学生组织学和胚胎学知识点四(神经组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