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次元两边的中二与孤独

2021-06-18 01:32 作者:Lcpws  | 我要投稿

        第三篇京阿尼类的长评决定写给中二病也要谈恋爱。这是一部理想化又试图现实主义,搞笑导向却又隐藏悲伤的番剧。

        我一直都是中二的人,而且我觉得每一个理想主义者或多或少都有些中二的成分。大一时中二的我就以中二病为论题完成了写作课的中期作业,那篇综述与其说是在试图剖析中二病,不如说是在揭自己的老底,老师应该也是看到了我的“中二”,对于我的文章所论述的东西不仅没有轻视,而是认真地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她甚至为此去看了中二病也要谈恋爱和春物,那篇论文我附在长评的最后,若是有网络上的有缘的读者看到能耐心阅读一部分,那真是让我深感荣幸。

       已经忘记了第一次看中二病也要谈恋爱是什么时候了,但之后的每一次重温都仿佛是第一次看。

       大声地喊出自己编造的招式名字,在笔记本上认真地给自己设计好装备,在日复一日走过的寻常道路上幻想着与世界为敌。这部番甚至不需要我去惆怅什么过去的中二不复存在,因为我一直都在中二,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招式不能再从嘴里说出口而只是心里默默想起,本子上再也画不出可笑简陋的装备,不用幻想与世界为敌而只是去幻想能考好一门没怎么准备的试。

       可能有人会觉得中二一定是要与众不同,一定是要天马行空,当我们的想法逐渐被现实桎梏,理想逐渐变得实际就已经不是中二了。这我并不想去辩驳,但我仍旧还是过去的我,十几年的阅历增长以及所接受度初等教育或是高等教育没有让我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反而是逐渐变得独立的我生活得更加随心所欲。

       六花和勇太也正是人的内心的写照。这里我选择换一种解释方式,作为二次元角色被而创作出来的他们,本身的丰富度是不比现实人的,所以我选择将这一对情侣融为一部分,六花就是人心中的那部分天真随意,天马行空,她用一种大大咧咧的方式表现着自己的一切,也保护着内心的伤口,勇太人心中是逐渐成熟的部分,一点点保护六花的天真,但又鼓励她成长面对现实的挑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对六花与勇太,他们没有孰是孰非孰轻孰重之分,而是相互依存构成为完整的人心。

       写到这我发现我很偏题,这已经不是我题目所要表达的含义了。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本意是对比现实与二次元,二次元中的六花是中二的,有人陪伴的,而三次元的观众在番剧中寻求对于中二的认同,其实是孤独的。但这样写下去反倒有些怨天尤人,为什么我总要通过惆怅过去来寻求共鸣,为什么来来回回都是孤独孤独。我理解二次元世界的美好架构是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但这似乎并不该是我去倾诉现实孤独的原因。

        这里我很想表扬一下富坚勇太同学,我觉得这是一个真的配的上温柔(亚萨西)一词的男主角。因为种种原因,我非常讨厌温柔这个词,听到女生夸赞男生温柔就感觉到反胃。但勇太是我认为的真正温柔的男角色,他有普通人的喜好最开始憧憬的丹生谷,有对六花的负责,关照六花生活和学习的种种方面,也有包容宠溺,对于六花的各种行为都能持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关键时刻又有责任与担当,这样的男主很令人欣赏,他是成熟的也是中二的。

       我本身是有着很多的负面感情积累的,因为我总有着理想的期待,这些大抵都很难顺利。

       但我不应该是个中二病吗?中二病最该关心的不就是自己本身吗?这种名为自我意识过剩的病。中二病不应该相信自己的理想吗?

       姑且继续中二下去吧。

(写长评时候感觉我脑子完全是乱的,随心所欲地写)


以下是我的一篇综述,还请有兴趣的同好们过目

中二病——自我意识的合理阶段

        在当今传媒发达,大部分文化交流不再受地域限制的背景下,我国出现了以ACGN二次元文化圈为代表的亚文化群体。在受二次元文化影响的大群体中,被命名为“中二”的小群体逐渐扩大并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而这部分人自称或被他称为有“中二病”。

        “中二病”,是二次元用语之一,日本搞笑艺人伊集院光于1999年1月11日在其主持的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の马鹿力》中首次提出“中二病”一词。“该词是用来形容日本教育制度中,初中二年级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所特有的逞能倾向的言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词中包含有“初中二年级”的意思,但并非所有中二病者都是初中二年级。”[1]即使是在成年人中也有不少人有中二病的行为并呈现出类似的心理特征,但部分人的心理某种程度上已类似于心理疾病而不在人类心理的正常发展轨迹上,故本文不对成年人在社会中的一些过激“中二”行为进行讨论。

        虽然“中二病”的提出是在1999年,但该词所包含的意义却依然适用于今天的青少年。“中二    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动漫作品影响,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模仿动漫人物的夸张动作,也会认为自己具有动漫人物的超能力或是自己将要觉醒某种超能力,将自己的日常行为与日常用品同魔法或高科技联系。例如动漫《中二病也要谈恋爱!》[2]中,女主人公小鸟游六花就认为自己具有“邪王真眼”的能力,而男主人公富樫勇太身体中则封印着“暗炎龙”。这类型“中二”与二次元联系最为紧密,也是“中二病”的主要指代类型。

        二、特立独行,追求与众不同,鄙视规则制度。类似于叛逆心理,这类中二病者刻意追求行为的怪异并意在吸引他人注意以满足自身的一种优越感。他们厌恶日常生活,鄙视权威,渴望打破规范。比如有些青少年厌恶学习认为知识无用,抨击政府但自己却没有新的主张。

        三、追求超出自己年龄的东西,即使用一些高格调的物品以引起他人注意,类似于虚荣心理。例如看高深的文学书籍,穿显成熟的西服,甚至模仿抽烟喝酒等等。在心理上,他们有的甚至以思考人生、研究世界为标榜,以显示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哲学深度。

        四、“中二病”的高级阶段“高二病”,中二病者在经历正常的心理变化后开始对自己过去的中二行为感到羞耻并完全否认中二病。高二病者在心理上仍具有中二病的某些特征,对周边人际环境更加厌恶,性格更加孤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并以这种孤僻为正确,在人际交往上不像中二病那样接纳志趣相投的人,而是选择孤立自己。例如动漫《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3]中的男主人公比企谷八幡,不爱与人交流,喜欢旁观并以上帝视角分析旁人言行,并且装作不在乎人际关系,对自己的交际持“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可以看出,不管是初期中二病者还是高二病者,他们在处理个群关系时都呈现出明显的青春期少年的意气用事的特征。中二病团体也表现出同大部分二次元团体类似的趣缘性与排他性,“趣缘性是指二次元群体由于兴趣、志趣相同而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特征,他们缔结而成的关系就是趣缘关系。青年二次元文化的趣缘性集中体现在青年二次元群体的结合上,趣缘关系是他们结合在一起的基础,这主要来自于青年“二次元”群体相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价值取向。排他性体现为群体对其他场域内成员的排斥特征。”[4]外界也常常对这类团体或个人进行孤立,而在青春期叛逆心理的驱动下,这些中二病群体因此更加反叛外界、孤立自己。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他们在中二病因心理成熟而渐渐消退后发现自己被群体孤立,部分人由此走上高二病的道路。在进入高二病后,他们更加独来独往,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标签,如前文提到的比企谷八幡就说过:“孤高的灵魂不需要羁绊之地”。[5]高二病者不像初期中二病者那样略显幼稚的只凭意气地反叛外界,心智上更加成熟了的高二病者会分析外界不合理的种种表征并为自己的不合群找出合理的解释。仍以比企谷八幡为例,他在动漫中排斥交往的理由之一就是厌恶人们之间的虚伪的交往,人与人之间分明并没有真正理解却仍要装作理解去试探别人。[6]于是在自己的逻辑下,高二病者就会一直把自己孤立下去,并且越来越认同自己的逻辑,不断完善自己的厌世理论体系,所以高二病者比中二病者更难改变自己的状态,这种状态很有可能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之后并影响到他们成人以后的人际交往。


        人们常常将中二的原因归结于中二者个人的心理问题。[7]但如果从社会群体角度分析,当今社会、学校与家长更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少有关心,而部分家长也因工作等问题对孩子的关注减少。乏味的现实生活、繁重的课业、冷漠的周遭环境,自己的心情无人理解,不被他人认可,重重的负面影响施加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上,这样的处境就会引起他们的迷茫与无助。“处在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往往非常困难,他们一方面不愿意接受这种由压力和枯燥学习构成的‘三次元’生活,另一方面又被‘二次元’深深吸引,在和父母沟通出现障碍的情况下,他们中的很多会不再尝试着让父母理解,而是选择一种与现实完全叛逆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8]


        与此同时,大众娱乐的媒体越来越发达,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短暂的解脱,这种暂时的解脱逐渐成为以后的精神寄托。伴随青春期心理产生的逆反与追求个性等性格特点,青少年与周围的矛盾比之前更加激化,这使得他们的内心更加孤立,由此虚拟世界成为了情感的突破口,让现实的一切不快消散,“而对一些青少年而言,动漫作品所营造的超现实的情境,是其缓解心理压力、寄托心灵的一种方式。借助动漫,他们可以暂时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暂时沉浸在动漫所营造的唯美世界中”,[9]并且他们选择继续这种方式并将其延伸进入现实世界。另外,由于自己缺乏他人认可,青少年们需要一些特点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因此就产生了夸张的表演欲。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与众不同的能力,他们希望自己能胜于别人,但现实却总是宣告了他们希望的落空。“更高年级的学生不管在学习、生活还是人际关系、兴趣与愿望等更多地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不断地挫伤了他们的自信,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在班级中的地位等问题评价过低。”[10]

        正是在这个希望落空的过程中,青少年们逐渐开始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加的耽于幻想,更加的以自我意识为主体。而外界也没有及时给他们正确的鼓励与引导,而只是看到了他们自我意识过剩的外在表现而加以批判或是表示所谓的理解。在动漫《中二病也要谈恋爱》中,女主人公小鸟游六花的中二病就是为了掩盖对父亲离世的悲伤,但她的家人也只把这种行为当作一时的想不开,没有理解她所追求的“不可视境界线”实际上是对没能与父亲好好告别的遗憾。[11]所以许多无法被理解、引导的感情就成了维持中二病者们继续“中二”的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成年人无法理解中二病者们要执着于那些不存在的事物,外界只把中二当作是孩子气,是不成熟,中二病实际上是青少年们对诉求无法实现,感情无法传达,内心无人理解这种困境的逃避式的反抗。这就是个与群、代与代的隔阂所在,所以与其说是动漫等次文化导致了中二病的盛行,倒不如说是次文化的产生让青少年们有了一个更容易掩饰自己而去逃避一切的机会。


        所以综合来看,中二病并不是从近几代青少年中偶然出现的,社会发展与个人身心发展交错导致了它的必然产生。日益快节奏且竞争加剧的现代生活,长期僵化的考试制度,大众传媒与次文化的飞速发展,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青春期心理特点,这几方面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中二病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所以我们如果单单地把中二的成因归结于中二者个人是片面的。


        还有一些人将中二病者认为是情商低、妄想症或是意志力薄弱无法抵抗虚幻世界的诱惑,更有甚者将中二病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在论述了中二病成因的综合性后,本文再来论述其产生的合理性。“这些都是人在一生中永远重复着,永无止境地重复,悲伤、害羞却又可爱,名为‘自我意识过剩’的疾病,名为‘自己’的不可绕行之路。没错,人一生都活在中二病里”。[12]事实的确如此,人总是在首先关注着自己,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自我意识情绪,使人们以一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社会适应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从而与他人建立密切、良好的关系;同时自我意识情绪帮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得以生存,这是人类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关键”。[13]这样的心理状态只是在某个年龄段变得更突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变为青少年,内心急需认可并渴望展示自己,自身现实条件的不足与内心强烈展示欲的矛盾只能靠“妄想”来解决,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精神胜利法”,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前得到内心表现欲的满足。而当在社会中被打击,被困扰后,他们也就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平凡,自己真正面对现实时的无力。虽然现实很令人沮丧,但人的确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这才是心智成熟的自然过程。


        根据笔者在相关二次元网站评论区观察到的结果,经历过“中二”的人没有样对自己的过去的言行进行批判或表现出懊悔,更多的则是怀念与感慨。不管自己的年龄如何,人总是要面对世界的,但这个世界无法永远对人友善。过去“中二”的少年在面对现实的无奈时能够以一种天真可爱的方式应对,并且还乐在其中。而真正长大后的他们,成熟到能理性认清现实的成年人在面对着世界的冷漠时却已没有了去天真的勇气,当年那些依靠想象得到无穷欢乐已难以找回,这也使得很多成年人去怀念他们以“中二”为主要特征的青春。这样来看,“中二”又成了人在幼稚时的自然地对心理的自我保护,一定程度上起着很积极的作用,随着个人成熟而渐渐褪去从而将真实的世界展示给心灵变强大了的个人。所以“中二病”不是人的意志的缺陷也更不是病,而是成长的合理阶段,也是很多人人生的宝贵经历之一,它促成了一个人的成长。


        以上我探究了“中二病”的成因的综合性和其产生的合理性。本身一种合理的心理状态被冠以“病”的称号,想必也是如此称呼自己的少年们的自嘲,但也是更为大众的群体对这样的个人的一种不接纳。也正是在这样的冲突中,一部分更叛逆的中二病者走上了过激的反抗之路,让自己与社会彻底决裂,正是这样的个人的出现也让大众更加不去正视这样的心理状态。作为亚文化的重要代表的二次元文化在思想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还将会继续发展,而二次元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中二病”也有很大可能会在未来的青少年中继续出现。所以笔者希望全社会能够去正视“中二”这一现象,能去发现这一行为下的新旧两代人的思想代沟,看到在夸张行为之下的青少年身处集体中的孤独和更多的无法传达的感情。这样“中二”可能就会成为一种相互理解的代言,而少了一些戏谑与轻视的感觉。


参考文献

[1]王大阔.日本ACG亚文化流行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29

[2]《中二病也要谈恋爱!》(中二病でも恋がしたい!),改编自虎虎的同名轻小说,2012 年播出,共 13 集,导演石原立也,京都动画公司制作

[3]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やはり俺の青春ラブコメはまちがっている。)改编自轻小说家渡航的同名轻小说,2013年播出,果然制作委员会搞错了出品。

[4] 陈宁.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J].人民论坛,2018年04月下:127

[5]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やはり俺の青春ラブコメはまちがっている。)

[6] 参见《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やはり俺の青春ラブコメはまちがっている。)

[7] 此类现象在家长中尤为常见,但相关研究中却没有人会敢这样武断片面地下结论。

[8] 卢杨.御宅族——“二次元”的建构者与体验者[D].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2014:43

[9]杨文虎.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4:27

[10] 朱曼丽.二次元文化对初中生自我意识影响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4:23-24

[11] 参见《中二病也要谈恋爱!》(中二病でも恋がしたい!)

[12] 《中二病也要谈恋爱!》(中二病でも恋がしたい!)

[13] 冯晓航 张向葵.自我意识情绪:人类的高级情绪[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880


    谢谢你能有耐心看到这里,很感谢老师当时对我的鼓励和包容,也感谢京阿尼和轻小说原作者虎虎的创作。


次元两边的中二与孤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