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读书推荐之《鼠疫》
2020,第三千年的首个庚子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全球金融恐慌,动荡与不安,惶恐与流放,每个人都处在时代涡旋的正中央。本该欢笑的春天被囚禁在了小小的房间,因为新冠。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关于传染病,关于封城,关于流放的故事:《鼠疫》
《鼠疫》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记事小说。故事发生在奥兰,一座二十几万居民的阿尔及利亚小城,鼠疫突然来袭,成百上千消失了,他们来不及防备,来不及改变,来不及告别。
鼠疫初期,居民们保持了一贯的冷漠,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这是他们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自不待言,事态的发展很快超出人们的想象,救护车哀嚎着送葬了希望,围墙封起来的是人,连同希望。鼠疫杀死病人的的同时,也杀死了整个奥兰。
有灾难,就有拯救,就有英雄。
里厄医生:敏锐的意识到鼠疫来势汹汹,全身心投入,果断防范,团结了一大批志愿者与鼠疫展开殊死搏斗。
塔鲁:里厄医生的得力助手,记录了瘟疫之城的每个角落,身世扑朔迷离。
朗格:里厄医生的病人,政府临时工,妻子跟人走了,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为人热心,任劳任怨,是志愿者团队的中流砥柱,信念坚定的普通人。
科塔尔:边缘人物,因有案底随时可能被捕,过度紧张而自杀,被塔鲁救下。疫情让整个城市变得病态,却救活了科塔尔,整日祈祷着疫情不要结束,结局让人大跌眼镜。
卡斯泰尔:经验丰富的大夫,里厄大夫的得力助手,研制的血清对于抗击鼠疫起到了关键作用。
帕纳卢:神父,擅长布道,终于信仰。里厄对他的评价是“他讲的很好,做的很好”。
朗贝尔:来自巴黎的记者,因出差滞留奥兰。疫情初期,始终将自己视为局外人,一心只想着回到巴黎,与恋人团聚,真到了离开时,又选择了留下,反转很多的一个角色。
这些人物各具特色,经过加缪的想象力,被捏合成了一个整体,同鼠疫战斗的同时,改变了整座城市的行政管理、社会秩序、道德良心,由点及面。与此同时,每个人的故事,又值得我们深思。借用笛福的话:用另一种囚禁状况表现某种囚禁状况,犹如用某种不存在的事物表现任何真实存在的事物,都同样合情合理。鼠疫,城墙,宵禁囚禁了我们的身体,让我们不能自由行动,可是内心的禁锢呢?是什么囚禁了它,又要怎么打开它?加缪回答了这个问题。
抛开加缪哲学思想的荒谬表达,《鼠疫》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对朴素情感的描写。盼望与恋人团聚的记者,跟妻子分隔两地的医生,每个人都有过所爱隔山海的感觉,每个人都想回到挚爱的身边。与其说鼠疫带来了流放感,不如说带走了归属感,爱的归属感。
用里厄医生的话讲,这部记事不是最后胜利的记事,而是仅仅见证了在危险关头,人们不得已做了些什么,也告诉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做:所有当不成圣贤,又不甘心横遭灾祸的人,当然要努力将个人的伤痛置之度外,努力当好医生,记者,职员,…,来抗击瘟神及其乐此不疲地制造的恐惧。
1957年加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
加缪是活跃的,具有高度的创造力,即使在法国之外,也处于文学界注意的中心。他被一种真正的道德激励着,全身心地致力于探讨人生最基本的问题,这种热切的愿望无疑符合诺贝尔文学奖为之而设立的理想主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