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比近视更可怕,如何早发现?
现代生活因为电子产品的泛滥,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都已经戴上厚重的眼镜了。很多宝妈也越来越意识到,近视要从小开始抓紧,从接触电子产品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但是,相比较近视而言,斜视也是一个大难题。目前斜视发生几率逐年攀升,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用眼姿势不正确,和看电子产品时,姿势不恰当引起。它不仅常见,而且很多家长都非常容易忽视,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斜视?
就是所谓的“斗鸡眼”,正是斜视的一种:内斜视。
什么是斜视呢?
我们正常的眼睛,既可以左看右看,又可以上看下看,这是因为眼球肌肉的牵引作用。
在我们每只眼球周围,都有六条肌肉,分别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看名字就知道了,这六条肌肉是分别来控制眼球运动方向的。
肌肉之间互相牵引和协作,能帮助我们完成眼球的各种动作,让我们双眼可以同时注视某个物体,再把这种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而如果某条肌肉出现了问题,收缩的力量过强或者太弱,这个时候跟其他肌肉的对抗就失去了平衡,就导致出现眼球偏向一侧的现象,也就是斜视。
根据眼睛偏斜的频率、方向的不同,斜视一共分为四种: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和下斜视。
内斜视,就是眼球向内偏,也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斗鸡眼”。
外斜视,就是眼球向外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外斜视和持续性外斜视。
上下斜视,是指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会斜视了
斜视在医学上可以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
建议不管孩子有没有出现斜视的症状,2 周岁的时候也最好带他去眼科做个相关检查。
后天性斜视有很多种,比如屈光不正、单眼视力差、调节异常、代谢性疾病的因素引起等等。
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则是用眼不当造成的。据调查统计,儿童用眼姿势不良导致的斜视占比高达 80%!(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说,还不会站立的宝宝,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婴儿床上的,而如果婴儿床是靠墙摆放,那么大人都是只会在一边喂奶或者和宝宝交流,宝宝的眼睛也会习惯性地偏向一个方向,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斜视。
还有些家长很喜欢在小宝宝的床头挂一些东西,如果距离离得太近,长时间看下去也可能会发展成内斜视。
长大一些的小孩子在看绘本或电视的时候,如果是斜向一侧,歪着头看,也有可能会引起斜视。
如何早早发现孩子可能斜视?
斜视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双眼不能往同时看同一个物体。所以如果看到孩子的眼睛不对劲,就可以怀疑是不是斜视了。
不过呢,斜视的初期,一般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可能孩子只是觉得眼睛不舒服而经常揉眼睛。另外初期的斜视也具有间歇性,可能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因为斜视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斜视的症状就会时有时无。
所以,这就导致很多家长都会忽视斜视问题,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眼球外观的异常,还有哪些症状出现,说明孩子有可能斜视呢?
①喜欢歪头看东西
②平常经常碰到周围物体
③户外或阳光下孩子会闭上一只眼睛。(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户外或阳光下,孩子如果会闭上一只眼睛,可能是由于眼球外斜,造成了视物重影,只有闭上一只眼睛,才能看清眼前的东西。
不过呢,有些症状也许只是假性斜视。
比如出生 4 个月内的婴儿经常会出现“婴儿间歇性内斜视”,这是双眼看近处物体时导致的,一般 4~6 个月之后,当眼睛开始调节就会自行消失。
另外如果宝宝内呲赘皮或者瞳孔距离过小,也会在外观上有一种“斗鸡眼”的感觉。
如果想判断孩子到底是不是有斜视,还有一种家庭自测的方法——角膜映光法,也就是手电筒筛查。(图片来源于网络)
方法也很简单,首先用一支手电筒,放在孩子眼睛前面正中 30~40 cm位置,让孩子双眼注视灯泡的亮光,孩子双眼角膜上就会各出现一个灯泡的反光亮点。
家长这个时候要仔细对比亮点的位置,如果亮点均位于瞳孔中间位置,说明孩子在注视目标时双眼都处于正视位,没有斜视;如果反光亮点不在中间,就有可能存在斜视。
斜视的危害可不小,远不止外观!
1.影响骨骼发育
2.影响视功能正常发育
3.影响心理健康
也因此,斜视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年龄越小,越容易矫正,千万不能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