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图馆】升官·发财·荫庇子孙——南朝平民的上位路(一)

2019-05-06 18:04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文作者:毛于久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你叫戴厄仁(注1),差8年24岁,是个学生。

你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丝绸商人,打宝安县来的欧皇、打敦煌县来的苏大强,都要从你父亲手底下拿货去卖。然而,你家却根本不在门阀序列之内,仅仅是庶民而已(注2)。固然士庶之天堑,在司马家全员死ma后,日趋消解,颇有富豪通过各种手段改易户籍。

可惜南迁的百家士族,没有一个姓戴,让你家很难加入攀附高门的行列。你也曾想过,靠着万贯家财,身披坚执锐斩将夺旗于万军之中。特别是读到当今天子龙飞九五之前,大破叛贼的记录时。你的内心就会不断呐喊:“我要和他一样!”但事实给了你一巴掌,告诉你:你们不一样。

你十四岁的时候,和老父亲去了一趟汉中,作为你执掌家业前的历练。未承想,魏虏恰好到来,用一场长达40天的围城,告诉了你战争的残酷:

起初,不知道是什么民族的人群,被魏虏的骑兵逼迫着,像粘稠的沥青一样,往城墙下淌来。据守城的军士说,他们应当不熟悉战阵,由于惊恐而成团聚集,让城头的守军可以保证随手一射,就夺取一条生命。在战争进行到第30天时,守将、南秦梁州刺史不再仅仅把你父亲的货物征作军饷、仆役征作士兵(注3)——由于城墙上死人太多,你和你父亲也被他征入了军队(注4)。你登上了城墙,亲眼看到了满地的死尸,还有在一里开外逡巡的魏国骑兵。

你怕了,手心都是汗,顺着你握住的枪杆,不住流泻。

谢天谢地益州刺史和雍州刺史的援军开到了城下,结束了你苦难的从军行。你问父亲这是不是常态,父亲给了你一巴掌,责怪你忘记了祖父的死因——当年,你的祖父就是在往襄阳送货的途中,被魏虏阴谋煽动山蛮(注5)劫杀。

恐惧充满了你的内心,死人的脑花伸出无穷的触手,抠唆你的喉管,让你不住呕吐。你的老父亲看了看旁边一脸淡定的你堂哥,心中有了某些打算(注6)。

这时候,刺史突然派人来通知你父亲,由于你家在守城战中表现良好,刺史已俱表上报,不日当有赏赐。来人特别强调了一下,这届刺史心地善良,没有贪墨或者篡夺你家的功勋,想必上头能给你和你父亲都赏下勋级(注7)。

作为富商的下一代,你曾经流连于建康的菜(xi)花(tou)场(fang),了解今日的朝廷有好政策,就算是庶民出身一样可以当公务员,吃国家米。而积累勋格,正是混入官场的一条门路(注8)。你向你的父亲陈述了自己当官的愿望,他的眼里射出了诡异的光。

老父亲是爱你的,当即修书一封,命人送给刺史,请求将他此战的功劳都算到你头上,让你一口气积满勋格(注9)。刺史真是个好人,入夜时分又命人送来一封信。你父亲读完之后,有如醍醐灌顶,当即送了一块金子给送信人,千叮咛万嘱咐让他转告刺史以后戴家必倾囊相报。你当时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直到第二天早上收到刺史发来的函件,才恍然大悟。

你被刺史推荐去建康的官学就读啦!!!!

这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想当初晋朝东征,考虑到“圣朝以孝治天下”的特殊性,硬是没有办官学。好不容易杀完了我大晋的孝子贤孙,南朝的皇帝们才抽空办了两个学校——一个只招门阀家的儿子(太学),另一个也只招门阀家的儿子(国子学)。等到了如今,圣天子在位,一口气立了五座面向全社会招生的学馆,同时厉行扩招,这才让全国的有钱人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注10)。

五座学馆说是说各馆师资同样优秀,未来进取于官场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作为一位混迹过菜花场的正朔子民,你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一些只有官员知道的关窍。南秦梁刺史虽然官位不高,家族不显,但江左寡少的门阀数量保证了他面子的成色。你知道,有刺史的函件保举,你比起同样去学馆妄图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庶民,绝对会少走很多弯路。更何况老父亲告诉你,刺史老爷说了,勋格照样给你申请,以后就算你读书不成,凭借勋级,依旧可以混进公务员体系。

光明的前景在建康等着你。

你来到了建康,没想到商人的家学为你奠定的文字与数字基础,让你如鱼入海般畅游在知识中。老师们本就惊讶于你士族刺史荐举的出身,后来更加惊讶于超凡脱俗的学习能力。

于是在进学还没满两年的时候,老师跟你说:“参加考试吧。”

你叫戴厄仁,16岁,希望不再是个学生。


注释:

1.本文基于《宋书·恩倖传》创作;

2.南朝是身份制社会,别看门阀闹得欢,门阀以外不管你是贫是富,都是“贱庶”,有很多的限制。比如当官不能当大官,战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积累等等;

3.南朝边防的一大特色是经费可以自筹。边地刺史受到的税,一律不必上缴中央,反倒是中央有时候需要往边地送钱补贴。当时由于“钱荒”和钱本身的沉重特性,所谓的“军饷”即军队薪水以及大部分情况下的通货奖励,用的是“纻”——一种丝织品,恰好是你家的大宗商品。是故刺史会征用你家的商品。很悲痛的是,这种征用基本上不可能会给予赔付。刺史府一般会给予你家免税或者土地方面的补偿,但边境的土地和微小之州的免税实际上并不能给你家带来足够的利益。何况南朝政治讲究一个“因人成事”,这一任刺史只要被调走,他承诺的一切事后人刺史都可以不认......至于进京讨说法,很可能你这种庶民会被建康令乱棍打死,就像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打死的蹇硕叔父一样。正是因为在边境行走,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破产风险,南朝的边境州郡基本没什么大商人活动;

4.在南朝政府眼中,任何庶民都是可消耗资源,刺史捱到第三十天才要你和你父亲上墙已经是超级好人了。一般的操作是把你们丢到城外被魏军打死,然后以没有继承人的名义没收你家的货物;

5.伏牛山、桐柏山里满是这种蛮子,南北一致认同他们叫“荆州蛮”。参见《魏书·田益宗》;

6.南朝人普遍认同把家产交给有能力的堂从亲戚,而不是自己的倒霉孩子。当时人对“家族”的认同高于对“家庭”的认同。且除了事关皇太子的情况,大家一般不怎么在意“嫡庶之别”——由于南朝的门阀总共一百来家,太在意嫡庶之别会和欧洲贵族一样绝户的。日本平安时代也有家主由智力卓绝者担当,而不必血缘上是嫡脉的社会认同。另外,平安时代的日本人管每代家主叫“嫡流”——即使是庶子当了家主那也是嫡流......进入院政时代后,这种社会认同就彻底被尊嫡贬庶的风气取代了;

7.战功积勋,是南北朝通行的记功方式,后来演变成了唐朝的勋官系统。南朝的庶民想改变命运,绝大多数情况都只能靠战功积累勋级然后再想办法。如秦代庶民民爵积累到一定程度,必须分给家里的其他人一样。南朝以至于隋唐的庶民,勋级到了一定程度也必须转赠给家里的其他人;

8.南朝入仕有四种方法:①你家是门阀,今天你想当官啦,你就当官啦——这叫“直接入仕”;②你打仗积累了勋格,通过勋官折算体系入仕——这叫“勋位入仕”;③你去读书,考试出来当官——这叫“策试入仕”,本方法又分两种——门阀参加的考试和庶民参加的考试;④在府州郡县从基层办事员做起,积累年资,某一天蒙恩当官——这叫“转班入仕”;⑤被州、郡、中正官举荐当官——这叫“察举入仕”,本方法又分两种——被举荐者是门阀和被举荐者是庶民,由于被举荐后还需要参加考试,所以其实和第③种殊途同归。后面几种,除标注为门阀参与的外,出来当官也只能当深圳市环保局公共厕所管理处处长(正处级)这种职位......总归庶民很惨的;

9.直系亲属之间转赠朝廷赐予的名位,是中华帝国的一大特色,不能不品尝;

10.能读书的阶层,大概相当于今天中国家庭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家庭,再考虑到当时能参加入仕考试的只有开在京都建康的那五个学校,实际上能通过读书入仕的庶民,折算到当下大约也只有北京的两千万元户——等距等比上升——上海的亿元户——等距等比上升——深圳的十亿元户吧。

最后说一句,南朝的庶民要混出头特别难,文中的你如果生在当下,百分百可以14岁通过参加普通高考高中北大历史系榜首。不这样设计,你活不过第三集......


【史图馆】升官·发财·荫庇子孙——南朝平民的上位路(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