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的殿内主帅头衔解析
“Domestikos”,翻译为“殿内主帅”,源自拉丁语的“Domesticus”,在英语中有时写做为“Domestic”,其是古罗马帝国晚期和东罗马帝国的一个被文官、教会和军队所使用的官职。
这些殿内主帅(domestikoi)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后期建立的罗马军队的殿内保护卫士(protectores domestici)。这些人既是罗马皇帝的参谋,也是内院卫队(Schola)当中的军官——他们在东罗马帝国一直存在到公元六世纪晚期。而到了公元七世纪,古老的“殿内保护卫士”已经在东罗马军队中消失,这个名字只作为与某些守卫部队有关的头衔。随着战团卫队(tagmata)在公元八世纪中期被创建出来,其中的四支,即内院卫队(Scholai)、值宿警卫(Exkoubitoi)、得力干将(Hikanatoi)、数众卫队(Noumeroi),以及独特的名为菁英战士(Optimatoi)的军区部队(thema),都由一名“殿内主帅”领导,在公元十世纪后期,短暂存在的不朽卫士(Athanatoi)也加入到上述部队的行列当中去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院卫队主帅(domestikos ton scholon)在公元十世纪上升为继皇帝之后的军队总司令,这个职位在同一世纪后期被分为两部分,东部的(tes anatoles)和西部的(tes dyseos)两位“殿内主帅”,分别指挥小亚细亚和欧洲(巴尔干)的军事力量。作为军队事实上的总司令,“内院卫队主帅”在十二到十三世纪,就被高级殿内主帅(megas domestikos)所取代,而普通的“殿内主帅”在巴列奥略王朝时期成为授予中级官员的荣誉头衔。在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前,这些“高级殿内主帅”一直是东罗马军队的总司令。在科穆宁时期,与十世纪的相关安排遥相呼应,“高级殿内主帅”有时会指挥东部或西部的全部野战军,但在巴列奥略时期,只会有一个人担任这一职务,而他也是最高级的朝臣之一,排名直接在凯撒大人(Kaisar)之后。
从355年开始,作为文职的“殿内主帅”也被证明在各种部门当中的作为领导,各种高级行政职位仍然与“殿内主帅”的头衔有关,而到了东罗马帝国晚期,一些宫廷职位也被重新命名,因为他们的部门变得更加独立了:比如出现在680年记载中的王家榻宴殿内主帅(domestikos tes basilikes trapezes)被证实在源自古老的宫殿营堡总管(castrensis palatii)。
在教会的背景下,“殿内主帅”是与教堂仪式相关的团体的首领,特别是指那些唱诗班的歌手。他们是唱诗班的指挥,领导着对皇帝和主教的歌唱和欢呼。

翻译:Mark54/君士坦丁乌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