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计算材料学案例--浅谈缺陷态

2022-11-17 13:06 作者:不会武功的老师傅  | 我要投稿

       空位、掺杂原子经常出现在材料体结构内部,对体系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在室温条件下,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不高,而通过Al、P等元素在Si体结构的掺杂,可以分别产生大量p型、n型的载流子,明显增强体系导电性能。

      (1)Si空位形成能的计算

     考虑构型熵对体系自由能的贡献,可以知道体系的缺陷浓度随温度变化如下:

缺陷浓度、形成能、温度的关联

       对于Si空位,我们先讨论中性的情况,缺陷形成能计算公式为:

中性空位形成能的计算公式

      其中E(N)是我们选择的完整超晶胞Si体系的总能,E(N-1)是对应体系中去掉一个Si原子的总能,另外一项是Si原子的化学势,可以选择Si体结构中的平均原子能量(-5.4237eV)。如果考虑缺陷的电离(带正电或负电),需要考虑电子的化学势,在后面的案例再系统给出。

      随着单胞体积(从Si8,Si64到Si512)增大,对应形成能分别从2.8744 3.5879、3.7477到3.7112,基本收敛在3.7 eV左右,此时可以认为是缺陷距离比较远,相互作用可以忽略。 在Phys. Rev. Lett. 56,2195 (1986)文献中,实验结果表明中心单空位缺陷的形成能是3.6 eV左右; 在PhysRevB.47.12554(1993)文献中,理论计算给出的是3.75 eV。将Si的熔化温度1683K代入,可知缺陷浓度在10^(-12)量级。这是原子比率,也就是平均在10^12原子的超胞里有一个Si空位缺陷。


      (2)Al、P在Si体结构的掺杂

        从下面Al掺杂体系(Si127Al)的电子结构可以看到,Al掺杂是费米能级进入VBM,对应的是p型掺杂。从电子占据数也可以看到,半导体VBM都是满占据(每个能级的电子占据数为2),掺入Al后VBM的占据数小于2.

Si127Al体系的能带和态密度

       从下面P掺杂体系(Si127P)的电子结构可以看到,P掺杂是费米能级进入CBM,对应的是n型掺杂。从电子占据数也可以看到,半导体CBM都是空占据(每个能级的电子占据数为0),掺入P后CBM的占据数大于0.


Si127P体系的能带和态密度

          (3) Al,P共掺的情况

         选择64原子的Si晶胞,通过网页的C1模块,生成同时掺入1个Al和1个P原子的可能结构。经过结构检查,发现不等价结构数目为9。

在Si体结构中同时掺入Al和P原子可能的结构

    提交计算,得到数据库如下:  

不同分布Al、P共掺的结构稳定性

      可以看到,Al和P倾向于聚集成键,比分散情况的能量抵0.6 eV。从电子结构后,共掺后体系是半导体(PBE计算结果),聚集情况的gap=0.56 eV,分散的gap=0.48 eV,体系电子结构受杂质的具体分布影响。

 

   (4)H钝化的Si表面缺陷

       对于H钝化的Si表面结构,体系是半导体。而H缺陷也可以导致体系出现p型的电子结构,该能级位置可以受吸附的水分子、氨分子调控,出现p-n转换的效果。

水分子吸附对能级的调控

      能带是类似的,体系出现p型的电子结构,费米能级穿过一个未满的能级(缺陷态能级)。水分子吸附前,该缺陷能级和VBM的距离是0.20eV,吸附后,距离变成0.12eV。说明,H的缺陷可以导致体系出现p型导电,而水分子吸附可以进一步加强。更多案例可以参考文献J. Phys. Chem. C , 115, 18453(2011)和J. Phys. Chem. C 2011, 115, 24293.


计算材料学案例--浅谈缺陷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