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说访华是为了防止核战争,意味深长,非常有智慧
在俄乌冲突持续,欧洲面临严重能源危机,被且被美国不断收割的背影下,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访华被认为是一次促进贸易和投资之旅。朔尔茨在北京表示,“中国是德国和欧洲的重要经贸伙伴,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全球化,反对脱钩。”“德国愿继续深化同中国的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投资合作。世界需要多极格局,新兴国家的作用和影响力值得关注。德国将在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话让美国听起来非常刺耳,因为美国正在利用欧洲战争来维持其会不会球霸权,也在施压欧洲与中国进行经济上的脱钩,特别是在芯片产业链方面。在访问中国获得重要外交成果之后,朔尔茨回到德国了变脸了。他与1000名受邀的社会民主党成员进行了政策辩论时表示:北京之行重要和最重要的成果是他和习近平共同呼吁俄罗斯不要在乌克兰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仅此一项就使这次旅行值得。”
与此同时,德国代表团成员透露与中国会谈的话题,德国方面对当前的美中紧张局势表示担忧,与中国都同意有必要避免未来的军事对抗。
朔尔茨及其最亲密的顾问认为,中国迟早对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运做出尖锐反应。“如果中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受到严重和蓄意的破坏,中国将无法坐以待毙。...这是一场未宣战的战争,但同样是一场战争。
在美国对华高科技脱钩的背景下,朔尔茨在中国强调,要与所有国家建立和扩大伙伴关系。为了避免使用中国所说的建立一个“多极世界”,朔尔茨谈到需要建立“多极模式”,这些说法与中国是心领神会。
过去六年来,中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的贸易总额达到2490亿美元。过去四年,德国对中国的投资平均占欧盟对华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3%。这些数字证明,德国和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立并保持了非常实质性和互利的经济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朔尔茨为何对德国人强调与中国谈判最大的成就是避免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呢?
首无,相比中德贸易比较稳定的现实,俄乌冲突对德国的冲击才是最大的,而俄罗斯在并入乌克兰4个州之后,是否使用核武器才是德国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朔尔茨访华行程在国内争议比较大,主要原因就是西方白左思想引发的反华趋势,美国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而要想力排众议,光有决定还不行,也要得一定的舆论战技巧,而朔尔茨就是看中了德国人最关心的话题,证明他此行获得了中国的支持。
其次,充分证明在德国眼中,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是非常强大的。你也可以理解为,朔尔茨以为中国可以阻止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至少会给俄罗斯压力。
最后,证明中国与德国在很多问题上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会同时损害中德两国的利益。
总体来看,德国与中国关系已经算是稳了,朔尔茨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波折之后,也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更符合德国利益。美国在收割欧洲,德国经济也是一团糟,中德关系稳了,美国利用战争维持霸权的战略图谋也就快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