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健身器械在疫情下逆势走红,但工厂为什么却不愿赚这波红利?

2020-05-28 00:56 作者:非人鬼SeanXu  | 我要投稿

健身器械在疫情下逆势走红,但工厂却不愿赚这波红利
据公众号“懒熊体育”,尽管疫情对外贸行业的打击有目共睹,但家用健身器械外贸却逆势而起。有的贸易公司今年截止目前的销售订单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总量。

健身器材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代工和出口销售制造行业。算上商用和家用两个市场,“全世界60%的健身器械设备都来自于中国制造”。规模能做到多大?业内从业者表示,做得大的公司每年外贸销售额能有1-2个亿。

对健身器材行业来说,春节后到夏天前通常是淡季,10月底到次年1月是需求高峰,而考虑到外贸海运需要预留1个月左右的时间,每年的8、9月是中国厂商的出货密集期。但今年的疫情导致节奏大变。起初国内疫情严重,外国客户不敢下订,之后国外疫情严重,支付、海关都出问题。

尽管总趋势如此不好,但是家用健身器械从3月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走向。从3月开始,国外的订单开始逐渐增加——一些眼尖的国外商人提前备货应对疫情带来的家庭健身热潮。

不过很多国内工厂其实并不愿意赚这一波疫情带来的家庭健身红利,他们会拒绝国外源源不断发来的订单。原因在于,尽管健身器械的产业链条并不复杂,上游的供应本身就长期处在比较紧张的情况,加上此时本应是每年的淡季,所以准备并不充足。而对于中游的组装工厂来说,如果要接下那么多订单,就意味着增加生产线,增加设备和人力投入,而这种投入也意味着接下来2到3年都需要维持这个规模,才能收回成本。

考虑到疫情还是属于偶发事件,所以上游和中游工厂对此的热情并没有想象中高。有一些单索性不接了,有一些则延长交期,让客人自己决定是否接受。夹在中间的外贸商只能不断寻找货源,在这个特殊时期还可能因为亚马逊降低了非防护用品物流优先级而遭遇跑步机漂在海上的命运。

这时不受制供应链,自产自销自建渠道的品牌就有了新机会。像小米众筹的金史密斯WalkingPad自2020年2月起,受国际疫情影响,增加了许多来自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海外订单,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00%


健身器械在疫情下逆势走红,但工厂为什么却不愿赚这波红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