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西单口喜剧和说唱文化对比与反思

2021-10-24 22:45 作者:笑凡不闪火  | 我要投稿

单口喜剧和说唱文化
       笑凡
 今天来谈谈单口喜剧和说唱文化,首先声明一下,这整篇文章观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肯定会很片面,因为哥们儿听的说唱看的单口不是很多,而且都没看过线下,唯一系统地学习单口喜剧知识还是在周奇墨《看理想》APP里的“十大经典单口喜剧专场”这个付费课程。所以,专业人士仅视作此文章为一个交流思想的文章,不懂的里面的一部分内容感兴趣可以自己搜索查找或者询问相关专业人士,扩充一下知识量,也非常的有趣。
 中国古代有诗歌,散文,赋等等形式的表情达意的文字形式。西方则有歌剧啊当然也有诗歌一类的演出可以用来表情达意。
 但有时候觉得中国古代的文言形式意蕴足但我们所接触到的情感和环境太过于单一或者说是“自然”,儒道基本上就算是把中国古人的思想搞成了一种严肃深沉的思想者,单纯的文字堆砌出来的世界很美,但缺少活力,也许是我自己的感悟能力不强吧,学了十几年课内诗文觉得越学越死,古诗文对我的吸引力也仅限于对那时征战沙场,文武百官事迹的好奇上了。
 西方的歌剧感觉非常自由,不愧是从古至今满脑子都是钱的民族嗷!似乎各种自由思潮自一帮希腊雅典哲学家开始就已经兴起了,这种可谓是祖宗不知多少代就把自由和思想的深度探索可在西方文化骨子里了!
 如今这个啥都全球化的年代,中西方文化的各种交融层出不穷,造就了一个“我”(笑)。这个“我”不单单指我这个人貌似非常西化但又乐于接受传统,我从初中接触说唱和现代诗,从初升高接触单口喜剧(真要论起来接触单口应该说是在小学了,那时候听评书听相声,觉得非常有趣爱跟同学们讲,讲的讲的自己就会往里面加东西,虽然改的面目全非,但有的还是会很出彩的,真正接触到单口喜剧才明白,原来小时候搞得都是段子。)。这种接触让我真正的感觉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说唱和单口两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的发展是肯定会不同的。
 “单口喜剧”是stand-up comedy的中文译名,也被称做“脱口秀”(实际上这儿的脱口秀是一种意译,真正的英文talk show这个形式应该是嘉宾和主持人同台聊天访谈,聊天过程中抛梗秀幽默,互动性会比较强)。它是一种发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的喜剧艺术形式,被誉为喜剧的母艺术。全世界大部分喜剧演员都有单口喜剧的创作和表演功底。一个人,一支麦克风,把自己创作的喜剧段子讲出来表演出来,每分钟三到四个笑点,用最简单的形式和最硬的内容让观众忍俊不禁。
一个单口喜剧演员的成长发展是从第一个tight 5(笑点达标、内容扎实的5分钟表演)开始,逐渐到tight 10,一直到拥有自己一个小时有编排、有起伏、有完整性的表演内容,这就叫做单口喜剧个人专场。它标志着演员的成熟,是所有单口喜剧演员都追求的重要目标和王牌作品,就像个人专辑之于音乐人。在英美国家,一个拥有个人专场的喜剧演员会进行巡演,也会与视频平台合作把专场制作成为视频节目(comedy speical)。我们已经比较熟知的Ellen DeGeneres、George Carlin、Louis CK、Jerry Seinfeld、Russel Peters、Trevor Noah、Ali Wong等都拥有多个comedy special。中国的有教主,周奇墨(跟笑果走的很近了),石老板,小鹿(现在貌似不在单立人了),六兽,宋万博……(北京单立人喜剧公司)李诞,张博洋,杨笠,王建国……(笑果文化公司)
 说唱就不过多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b站找视频看介绍……
 也是先从单口喜剧说起,从上了教主的网课,认识教主,到真正迷上他,加入了一个不断扩展的粉丝群体当中,可能是从20年初开始。我至今清楚记得那件事就是去年奶奶去世,第二天正好是教主《庄谐不二》线上专场上线的日子,后来一切丧事结束,给全家一起看了这个专场,都在笑,笑得很开心。速度告诉教主这事,他就截图聊天记录发了个微博说:这是我做单口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事。这真就是我和他之间建立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情愫,尽管他没空搭理我就是了(笑)。
 再来说说单口给我的感觉。中文单口和外国单口最大的不同在于素材层次的不同。其他的因素我觉得就是可以通过各个层面的发展逐渐解决的。奇墨老师的“十大经典单口喜剧专场”里面就有谈到说,美国的一些单口喜剧大师,比如上面提到的路易CK,乔治卡林等等人物,都可以做到观察喜剧的效果,同时又能够大胆地批判一些制度或者思想上的缺陷。有的能做到将一个哲学问题变成段子给你讲出来让你笑了,回头你再思索会觉得越来越深刻。而中文单口似乎还停留在吐槽或者观察生活之类的各种素材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想发掘。分析其原因,我觉得中文单口刚起步不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外单口行业似乎都经历过一个时间段就是,公众素质和行业规则的逐步提高或者完善。很有意思,“十大经典单口喜剧专场”中提到,早些年英美单口喜剧艺人也遇到过行业受整顿而冷落萧条的情况,或者有的梗完全没法讲,讲了会触犯规则或者说冒犯到观众,甚至有的观众听到不想听的内容起身就走。观众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质以及行业标准可以说是单口从业者发展的外围条件。
 而中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近些年来不断打压各类不利于群众身心健康的内容。实际上我非常反感一棍子打死的整治方式。这就像一棵树一直落叶你嫌烦就直接把它烧了或者压死在萌芽之时……很多的东西没办法放到台面,很多敏感话题完全不能拿出来说,一方面因为国人的综合素质实在是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毕竟辛亥革命才110周年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都两三百年了,思想文化的桎梏没有完全破除,政体不同当然也有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确实需要劲往一处使,资产阶级国家确实可以各自放开了干。
 所以这就导致倡导民主自由的西方国家疫情防控的失败(笑)……民主自由刻在文化风骨里的西方国家对于深层次的思想发掘做的比中国要好,但中国的高速发展期似乎容不得太过于散乱的思想出现,人们的思想紧绷到不愿意深层次思考社会问题或者放松下来单纯的幽默,即使去看喜剧,诸位可以试着在各平台搜搜喜剧啊啥的,开弹幕是真的没法看……不是实名制不分年龄段实在是不知道在哪儿发弹幕的是个小孩子还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所以网络社会能忍得住先要关弹幕和卸微博(笑)。国民素质参差不齐,也导致国家没有法子大规模搞文化分级。欧美的人口体量小,可以轻松的实现文化分级,中国人口体量和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文化分级管理……没有办法。
 但这也不意味着中国单口就比西方差。虽然没有西方深刻,但我们似乎习惯了轻松一笑的轻松环境和氛围,只需要一个贴近生活的笑点,就足以让人开心一整天。而英美单口,我这个年龄段,读的书少只能说是……不知道笑点在哪儿……

 扎根于不同的土壤必然开出不同的花。教主已经准备到第八个专场了,筹备第二个故事专场,喜剧专场也已经有六个了,这么大的产出量,可见中国不乏从生活中每一处发现笑点的创作者。

中西单口喜剧和说唱文化对比与反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