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嘉尔怒怼外媒这件事
前两天王嘉尔在伦敦演唱会上怒斥西媒的新闻在网上传了个遍,我在抖音上也刷到好多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解读的视频,我看还有好多不关注娱乐圈的人因此认识了王嘉尔这个人。

王嘉尔对外国歌迷说:「不要相信媒体,他们都在扯淡,fxcking media,只要你去过中国一次,就知道那是个多吊的地方」。
然后评论无非就是几种声音,有夸王嘉尔爱国的,说他这波挺帅;也有冷嘲热讽说他并不是想维护中国,而是故意立爱国人设,然后拿回国内进行营销的;还有人提到外宣的问题,表示就是因为外宣做的一塌糊涂,所以大家看到国外报道才会憋一肚子气。
说实话,我相信王嘉尔发表这番言论是发自内心的,我也可以理解他要在英国介绍自己是来自中国的时候脑袋里会有别的思考。别说他了,很多留英的人要说自己来自中国也会嘴软,因为只要你有些许关注英国政治,就知道那里本质其实是反华大本营。美国反华是因为要防止中国跟它争夺霸权,而英国的意识形态反华偏执才是更深入骨髓。
这点要展开聊其实可以写很多,比如有些国家是完全出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同而针对中国,但更多的西方国家,甚至包括日韩,其实是因为经济利益和阶级反转的潜在立场而抹黑中国。
例如近几年来,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一堆新能源电动车开始去抢占欧美日的市场,你卖多了,别人就卖少了;华为小米oppovivo卖得好,美国的苹果、韩国的三星的销量自然就下来了;中国中低端半导体逆袭,韩国对中国的贸易自然就逆差了;还有国产大飞机C919如果一切顺利,那美国的波音、欧洲的空客自然会感受到威胁;甚至如果国内的旅游业经过这几年高质量的发展变得更成熟,那去欧美日韩旅游的人自然就变少了。
其实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向发达国家迈进必然遇到的波折和阻碍。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向高端进军了,那富国俱乐部的成员们还怎么躺着赚?

很多人羡慕发达国家福利好,环境优美,有品位,懂审美,会享受,文明程度高,一年休假150天,甚至可以拿一整年时间来讨论一项政策,这些都是建立在高附加价值的产业的基础上的。他们把最不赚钱、对环境造成最大污染的产业丢给发展中国家,把最高级、品牌溢价高、对环境最友好的行业留给自己。
而当有哪个发展中国家想要突破圈层、打破阶级壁垒时,这些发达国家集团就会跳出来横加阻拦,或以人权为借口,或以民主为理由。而最先抱团发起进攻的,一定是媒体,因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只要动动嘴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要动手呢?所以大家才会看到那么多发展中国家发生颜色革命,内斗,思想还未成熟的学生年轻人受到教唆,执政党被颠覆,政局动荡,产业崩溃。最后,当那个发展中国家出现一个亲西方的政党执政时,那么一切又会回到原状。富国继续过他们奢靡享乐的生活,享受来自穷国羡慕的目光,而发展中国家则继续停留在低端产业链里打滚,周而复始,没日没夜。



现代中国是近百年来的例外,我们离打破圈层,向发达国家迈进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所以我总说为什么我能理解国家一切都在求稳,似乎不敢出一点错,因为真正的智者永远懂得,车速最快的时候就是最容易翻车的时候,不能在临门一脚功亏一篑。
说回王嘉尔,我肯定他当时的发言是发自肺腑,不是精心设计的,很man,很血性。骂充满针对中国的谣言、恶意和偏见的西方媒体,这完全没有问题,就是实事求是。我每周都看《经济学人》,也常常会被他们的道貌岸然伪善虚伪和心怀不轨给恶心到想骂脏话。但老实说,我不认为这个新闻会持续掀起多大的涟漪,至于外宣,短期更不会看到多大的成效。
我看事情发生后有个“这就是明星走出去的意义”的热搜,我认为言过其实了。舆论战不可能靠一两个明星或者几个媒体就能打赢,要靠不断探索斗争的有效方法,和国家底气的实力积累相关资源。

另外,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不觉得喜欢欧美娱乐或者韩日流行文化在当下大环境下有什么不合时宜,只要是好的作品就值得被欣赏,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也是国家发展该有的气度和格局。但同时,只要涉及国家立场,我就绝对不会有第二种选择。所有共同维护我们国家利益的我都视其为友军,不管你是不是平时跟我发生过尖锐争执的人。
我可以批评对国家在治理和政策上不满意的地方,好比“对影视作品监管太严、出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对平权不够进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审美建设落后”等等等等,但如果遇到侮辱造谣抹黑中国的外媒,那我也会二话不说像王嘉尔那样用“fxcking media”伺候。

当然,我的叙事角度可能一些人不喜欢,没关系,任何观点都是个人自由,我不认为我的这个角度应该具有垄断性。但同样,我也不喜欢看到有人恶言相向,大家理性探讨,任何视角都不应“唯我独尊”。
更多欧美资讯,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