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小贴士(二十)消费者剩余(二)


消费者剩余第二章奉上!!!周更的文章会给大桥君一个感觉——两期隔得时间好长啊~上期更新了啥来着?不过,更新还是得还好好更新,记录经济学每一周!!

消费者剩余与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密切相关.为了说明它们们如何相关,我们继续用上述例子,并考虑这这袋豆沙面包的需求曲线。
我们首先用四个可能买者的支付意愿找出这张豆沙面包的需求表。表2表示与表 1相对应的需求表。如果价格在1元以上,市场需求量是零为没有一个买者愿意出这么多的钱。如价格是在80-100元之间,,需求量是1,因为只有阿陈愿意出这么高的价格。如果价格在70-80元之间需求量是2,因为阿陈和图灵都愿意出这个价格。我们还可以继续这样分析其他价格。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根据4个可能买者的支付意愿推出导出需求表。


上图画出了与这个需求表相对应的需求曲线.要注意需求曲线的高与买者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在任何一种数量时需求曲线给出的价格表示边际买者支付意愿,边际买者是如果价格再提高一点就首先离开的买者。例如,在四袋面包这一数量时,需求曲线的高为50元,这是苏瑾棠(边际买者)愿意为一袋面包支付的价格。在三代面包这一数量时,需求曲线的高是70元,这是欧阳恪(现在的边际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由于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的支付意愿,我们还可以用它衡量消费者剩余。上图用需求曲线计算我们例子中的消费者剩余。在(a)幅中,价格是80元(或略高一点),而需求量是1。要注意价格以上和需求取消以下的面积等于20元。这个量正好是我们计算的当只卖出一袋面包时的消费者剩余。
上图(b)幅表示当价格是70元(或略高一点)时的消费者剩余.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以上和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等于两个矩形的总面积:在这种价格时,阿陈的消费者剩余30元图灵的10元.这个面积等于40元。这个量又是我们以前计算的消费者剩余。
这个例子的结果对所有需求曲线都是成立的: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原因是需求曲线的高衡量买者对物品的的评价,即以他们对此物品的支付意愿来衡量评价;这种支付意愿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是每个买者的消费者剩余。因此,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总面积是一种物品或劳务市场上所有买者消费者剩余的总和。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
图源: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