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想再收到你的消息了!”|好朋友≠情绪垃圾桶
你遇到过类似情况吗?
朋友遇到点不顺心的事情就找你疯狂吐槽,一开口就是长达几个小时的抱怨,密集的火力输出让你觉得有些厌烦,有时你感到自己也被拉进了沉重压抑的负面情绪中。当新的小红点出现时,你甚至都不想点开。
“我真的不想再收到TA的微信了。”


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的共情能力是有限的。倾听和安抚他人的动作多了,自己也是会精疲力竭的,这种状态被定义为共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
就像长期超负荷运动会造成肌肉损伤一样,过度使用共情能力是会给身体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会导致身心俱疲和情绪功能障碍。
“TA每次找我聊天几乎都是在倾诉负面情绪,一开始我非常认真地倾听、给出建议,但似乎没什么用。久而久之,我觉得好疲惫,仿佛真的成为了一个「情绪垃圾桶」。”
大多数人如果结束了一周996的工作,熬到了周日,往往会觉得身心都很疲惫,会很自然地好好休息一下,甚至一躺就是一整天。
但当我们频繁地共情他人,感到疲倦、无法继续共情的时候,却会在心里升起一种负罪感:我是不是太冷漠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所担心的“冷漠”,就像饿了要吃东西,困了要睡觉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理需求。
当在共情他人这事上出现了倦怠感,担心自己太过冷漠的时候,其实恰恰是大脑在提醒:今日份的共情功能已用完,该休息了。

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8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会受到朋友聊天中的负能量困扰,并且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尽管有那么多人被对方的倾诉内容所“伤害”,但在”倾听“这件事上,我们往往会给自己设定超出能力的目标,就为了耐心地听对方倾诉完。
有研究提出,人们通过耳闻目睹大量负性事件后,尤其各类无能为力的负面信息时,会不可避免会产生共情疲劳。
久而久之,还有可能形成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与直接遭受创伤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不同,替代性创伤指由得知他人创伤引起的心理障碍。
替代性创伤会对个人的安全感、爱和归属感、人际关系、判断力、认知功能、甚至信念和价值观等产生负面影响。
也就是对别人的痛苦太能感同身受,反而令自己不堪重负,好像自己也经历了别人的痛苦,饱受困扰甚至感到崩溃。
如果觉察到自己出现上述替代性创伤,应立即停止接受负面信息,并进行自我调整、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否则,这些伤害还可能会升级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你发泄情绪垃圾,就是因为知道你不会离开我。”
会成为「情绪垃圾桶」的人,往往也处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和对方之间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似乎永远是这段关系中的忍让者,只能扮演一个满足对方要求的角色。
这是因为过分共情(over-empathizing)的那一方往往没有建立起合理的个人边界,很容易受到其他人情绪的影响,甚至会认为,别人的所有情绪都与自己有关。
虽然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重视的需求,也会需要一些释放情绪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妥协成一个「情绪垃圾桶」。
那些成为「情绪垃圾桶」的人,多半是处处为朋友考虑而委屈了自己。我们忘了自己的生活也有情绪、节奏和需要。我们越是态度迟疑,对方越是可以随心所欲……

在一段关系中,如果我们没有在对方让自己感到不悦的时刻,告诉TA真实的情绪,那么给对方传达出的信息就是“这样做是可以的”。
自以为的忍让,到最后才会发现,TA其实却完全不care,也总是把TA的利益放在最高优先级。
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我们让自己陷入了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
不健康的关系还会消耗人们的能量,让人们将原本可以投入在工作、生活中的精力,持续消耗在这段“有毒”的关系上。我们无法收获成长,甚至会对自身造成损害。
而一段健康的关系,它应当是互惠、真诚、尊重边界、独立、适度依赖、共同进步的,是能给人带来积极成长的作用。

没有人生下来是为了别人活的,也没有人有义务成为别人宣泄的“垃圾桶”。那么对于一些苦于被困扰的人,要如何拒绝他人过度的情绪宣泄呢?
意识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都希望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有人不离不弃,能够帮我们一把,这也是人际关系的意义。
但也要认识到,在一段健康的关系中,我们的需求和TA的需求是同等的。一个真正在乎你的人通常不会伤害你的情绪,让你感到十分疲惫。
所以在为他人和关系付出前,我们都应该先为自己的幸福负责。TA也许很痛苦,但并不意味着TA的情绪凌驾于我们之上,并忽视我们的情绪承受程度。
只有尊重自己,才能避免自己在一段关系当中遭受剥削。
承认自己能力是有限的
有时候,我们需要把控彼此的情绪和边界,才能做一个优秀的倾听与倾诉者。当对方的负能量过于庞大时,我们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因为TA的话语而感到困扰,并希望控制这类谈话的频率。
我们可以直接说:“听到你说的,我感觉自己也难以承受,要不我们下次再聊?”通过打断对话的方式提醒对方。

鼓励TA找到自己的支持系统
当朋友的负能量已经不是我们能够帮助排解和解决的时候,不妨让TA自己去面对和处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要在独立面对人生的过程中变得成熟起来,而其中,学会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对于一个心智成熟的一个成年人来讲,有能力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是重要的。
我们可以鼓励他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比如心理咨询、小组互助。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去建立更多的支持性的系统,让更多的人帮助他。研究发现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
这也能给双方带来一个更加平衡的相处方式,也能让这段关系走得更远,更健康。
及时止损
同时也要警惕那些一直依附于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伸手党”,如果他们的过度索取让人感到疲惫,果断地选择退出这段关系是最佳的选择。
主动结束一段关系往往是十分困难的,即便这段关系让我们遍体鳞伤也是如此。我们可能会感到痛苦、孤独、难过,这都是正常的。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其他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

最后祝每一位读者都有足够的能力去给身边的人提供支持,同时也有强大的魄力和勇气,去结束一段不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