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姐和学校教的辩论体系和『辩论筑基』不一样怎么办?

昨天收到一个站内私信,觉得有点意思,
又不想做视频,干脆发个专栏长文
原文略有修改,
主要是修改了一些公开刊登会不太友好的字句

学长学长,最近打比赛,由于我是在X校打比赛,总体的辩风很严肃,
师兄师姐教我们的那一套东西和学长教的不是一种,
感觉学长的方法相对全面一些,但我的师兄姐教我们的是用需根解损套题,
感觉辩论打不明白了,学长有什么建议?
(对了,推论具体应该是怎么操作的,刚刚被师兄骂不会推论,想再学习一下,我忘了是哪一期了来着

同学同学,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
先说两句题外话:
跟人请教,
一般来说是在麻烦对方,
所以最好习惯『你好、请问、谢谢您』,
虽然我其实完全不在意、这种礼节上的细节问题,
但是鉴于我们并不认识、显然你不会知道这一点,
预判风险、提前攻防一个礼多人不怪,
是一个辩手应该有的自我修养,
这是其一;
跟人请教,
一般来说是在帮助自己,
所以最好要让内容清晰、诉求明确,
虽然我其实完全可以看懂你有两个问题,
但是我只是个菜鸡、你的问题也很宽泛,
如果能明确列出个1/2/3/4,而不是想到哪问到哪,
于你而言,能厘清思绪
于我而言,能对症下药
于人于己都有利于解决问题,
多思考、多归纳、多精确化具体的问题其实是什么,
是一个辩手应该有的自我修养,
这是其二。


好,回到你的问题,
如果我没理解错,你想问两个问题,
如果我有理解错请你补充信息纠正我:
(1)学长姐喜欢用需根解损套题解题,和我教的体系不太一样,我有什么建议;
(2)推论具体是怎么操作,在哪一期;
我先回答第(2)个问题,
第一讲就有推论的概念,
第二三讲分别有讲质询和长发言怎么讲,就涉及推论的具体实操,
如果你们学长姐的『推论』跟我理解的一样,
那你要好好复习一下这最入门的三讲;
下次这种超没有营养、超简单、而且显得没用心学视频的问题,
请务必自行解决[Doge]
好,回到第(1)个问题,
这是个有点意思的问题,
也是之所以我想相对详细回答的原因;

『学长姐喜欢用需根解损套题解题,和我教的体系不太一样,我有什么建议?』
啧,
坦白讲,
我能有什么建议,
如果大环境就是这样、评委和观众的期待就是如此,
辩手的天职、就是通过满足他们对辩论的预期、来争取他们的认同,
那当然是打蛇随棍上、想办法解决啊
遇到问题和事情,如果有矛盾,
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有问题』,
而要把精力放在、以结果为中心的、『怎么解决问题』,
这是从学生思维、转换为社会人思维的、一个很典型的思维转变,
也是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的基本态度,这是首要的;
好,那怎么解决问题呢?
如果你坚持自己是对的,
大解决当然是彻底解决这样的矛盾的产生,
但这显然是个需要时间、需要话语权的事情,
不只是技术层面、而且涉及到一些非技术层面的事情,
你真想搞事,自己去想办法,蛐蛐的我爱莫能助[Doge]
如果退而求其次,只寻求小解决,
但你又仍然觉得自己是对的,
那这时候,也许你应该寻求这两者之间的求同存异;


那用需根解损套题解题、和常规的架构体系,怎么共存呢?
举个例子,
有没有一种可能,
所有的持方都可以加几个字:『我们应该认为』
嗯哼,
我们今天的持方是:
我们应该认为、人性本善
我们应该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
我们应该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
我们应该认为、你是个好人
『我们应该认为』的增加,
对你要论证的持方有影响吗?
乍看好像肯定有,
但是仔细想想又几乎没有
——咳咳,最起码在你们现在的思考层级里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打辩论,本来不就是在说服观众『我们应该认为(我方)成立』嘛
意思和论证固然不影响,
但是当持方变成『XX应不应该(做)OO之后』,
你会发现,
AUV,
这不就是一个广义上的政策型辩题了吗?
既然是政策型辩题,
不就可以套用需根解损了吗?


比如说:
持方:我们应该认为、你是个好人
啊这,那为什么啊?
需要性
因为能满足/解决某个需求,比如说:
AUV,认为你是好人、其实是小师妹想委婉地拒绝你
——这就是标准/零级论点:你是不是好人,就要看何者能表达出小师妹对你的拒绝
根属性
那不认为你是好人、就解决不了这个需求吗?这个需求不会自行解决吗?
AUV,还真不会!小师妹真的不喜欢你,但是不拒绝你就觉得有戏会继续!
——把根属性转换为必要性,作为分论点1:你有必要是个好人,因为小师妹有拒绝你的必要
当然,你要把必要性转换一下作为标准的合理性,也可以,都随你
解决力
那这么认为你是好人、真的能解决这个需求吗?
AUV,真可以!因为大家都懂这个意思,而且你不是缠男
——把解决力转换为可行性,作为分论点2:通过说你是好人来拒绝具有可行性,因为大家都懂,能表达出拒绝并且成功拒绝
至此,立论架构已经完整
至于损益比,
理论上反方不提弊害、
正方就可以不证,
在上述这套方法里继续考量损益比,
其实已经是进入做攻防的阶段,
而不只是在出架构了
在这里且让我插个题外话:
我经常用一些很奇怪的例子
一个是因为我的氛围组习惯,
另一个其实是为了『排除不必要的合理』
当你用一个例子去解释某个概念的时候
如果这个例子方方正正、严密合理,
那除了这个概念本身以外、其实还有别的合理性在干扰判断、让大家觉得理解
你和受众会更容易接受、然后自以为理解了、其实对于那个概念的理解仍然相对模糊
反而如果用一个奇奇怪怪的例子去解释、
不要急着奇怪和质疑、而是去努力理解:
不合逻辑?那不合逻辑之余、合逻辑的是什么呢?
不合情理?那不合情理之余、合情合理的在哪里呢?
当你能理解你不合理的例子的合理之处
当受众能理解你不合理的例子的合理之处
你和受众就都更接近于理解那个想要解释的那个概念了
好,回题
出完架构之后、后续的备赛,
做攻防、出套题、安排环节任务
我想无论用不用需根解损套题解题
大抵都大同小异
就不赘述了
当然,
上述只是我临时想出来的、
求同存异的其中一个解决方案,仅供参考
绝不是标准答案
至于你自己的答案
你才更了解具体情况
只能自己想


所以总结一下,
另一个问题我开篇回答了不提了,
对于我想回答的那个核心问题:
『学长姐喜欢用需根解损套题解题,和我教的体系不太一样,我有什么建议?』
态度上,要专注于解决问题
如果大环境如此,大解决、自己想办法
如果大环境如此,小解决、个人建议寻求这两者之间的求同存异(比如上述的参考案例,但具体情况你得自己具体分析)
事实上
且让我升华一下
但凡对于同一个存在、能用两套不同体系、进行相当程度的解释和运作
那真理所在的方向
大概率是两套体系能求同存异的方向
不建议有什么方法流派门户之分
有异见、是好事
实事求是、兼收并蓄就好
更何况,《辩论筑基》体系的第一性那么强,什么体系流派容不进来
当然的当然
最后的最后
我还是得劝一句
有空没事少打辩论多学习!!!
有空没事少打辩论多恋爱!!!
有空没事少打辩论多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