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納蘭容若先生性德年譜自序 【近代】張任政.撰

2022-06-07 08:18 作者:舞胎僊館門外灑掃僕  | 我要投稿

詩詞必具有真性情,所謂聲律詞采尤其次。然而有清之為詞者,無慮數十百家,其能是者蓋尟。納蘭容若先生所著有《通志堂集》,凡賦、古文、詩、詞、雜識五種,而於詞尤瘁力焉。故在當時,都下已競相傳寫,教坊歌曲無不知有側帽詞者。人謂其出於《花間》及小山、稼軒,乃僅以詞學之淵源與功力言之,至其不朽處,固不在於此也。梁佩蘭祭先生文曰:“黃金如土,惟義是赴,見才必憐,見賢必慕。生平至性,結於君親,舉以待人,無事不真。”夫梁氏可謂知先生者矣。先生之待人也以真,其所為詞,亦正得一真字,此其所以冠一代,排餘子也。同時之以詞名家者,如朱彝尊,陳維崧輩,非皆不工,只是欠一真切耳。故讀先生詞勿徒視為《花間》、晏、辛之嗣響,致失其所以為先生之詞,庶可矣。


顧先生之傳於世,不僅以文字而已。先生篤友誼,生平摯友如嚴繩孫、顧貞觀、朱彝尊、姜宸英輩,初皆不過布衣,而先生固已早登科第,虛己納交,竭至誠,傾肺腑。又凡士之走京師,侘傺而失路者,必親訪慰藉;及邀寓其家,每不忍其辭去;間有經時之別,書札詩詞之寄甚頻。韓菼撰神道碑曰:“或未一造門,而聞聲相思,必致之乃已。”惟時朝野滿漢種族之見甚深,而先生所友俱江南人,且皆坎坷失意之士。惟先生能知之,復同情之,而交誼益以篤。以故先生之喪,有平生未識面者,皆為之出涕,是豈偶然而得哉?先生弱冠時,已賦悼亡,繾綣哀感之作,居詞集之半,聲淚俱隨,令人不能卒讀,惜年月卒不可考,為茲編之憾事。


余十八九歲時,即好讀先生詞。今年春,始來故都,過先生之里第,復得覩遺著《通志堂集》。每於考覽事迹,至待人接物,性情誠厚之發露,有不禁淚落焉。自恨生晚,不及為先生執鞭,因欲纂述言行,聊以伸景慕之私。惜乎三百年來,人事遷改,所捃拾者,當什不一二。然考其原因,約有數端:一為先生本集及他家集中所記載,類皆無年月可稽,不敢憑抒臆見,致乖事實,故多闕漏;一為滿族文獻凋落,耆舊遺逸,皆叩之茫然,不能道其大略;一為終有清之始末,滿漢種族之隔閡,未或解除,故搜載往事,致少及焉;一為太傅公為郭琇疏劾削官,及先生弟愷功涉擁立皇太子胤禩事,雍正初,奪其諡,又其後和坤與政,藉故籍家產。有此三厄,當時文士均不無賈禍之懼,即有傳記文字,而復自刪抹者,殆不免焉。嘗考太傅公與愷功均身膺顯爵,除有國史館本傳而外,別無傳狀碑誌之見於他籍,此一證也。


什刹海第宅,乾隆冊封成王,光緒改賜醇邸,近質於日人。余因原田氏之介,始得一履其地。宅之西偏有園,寬可六七畝。亭榭泉石,雖歷有改置,無復舊觀,而先生讀書之所,以及賓從吟讌之地,度即在茲,有餘慕矣。先生後裔,自籍產後,漸式微。有名錕鈺者,先生之後裔也,前數年卒。有子一,年甫壯,飄淪無室家。初依其族伯,族伯亦貧甚,不堪久依。今且執挽父之役,賈勞力以自為活,短衣黧面,奔走於通衢間。蓋自改國以還,滿族之貧乏而不能為生者,什之八九,固不獨先生之後為然也。余撰譜時,訪求先生後裔,始得其詳。而家譜卒以無存,求累月不得,最後竟獲見道光三年抄本,曰《葉赫那蘭氏八旗族譜》,署有十四世玄孫額騰額修一行,適為北平圖書館新入藏者。由是納蘭氏世系,上自元末始祖,下逮先生之子若孫,釐然具在,殆先生默相之乎?


先生遺像一,禹之鼎繪,即當日所以贈凌元煥者。先生歿後,嚴繩孫得自閩中,有繩孫題詩。流轉數千里,幸未失去。遺容之傳於世而得見者止此矣,可不寶哉!先生手迹,聞有津人某氏藏墨本數頁,數年前曾攜請梁啟超氏題跋。因不詳姓氏,無從借觀。僅以海鹽吳氏所摹刻書札一通,與圖像俱存諸卷端。其事迹之闕漏者,當俟異日考知。凡譜餘材料,及先後各家之記載文字,彙為一卷,曰叢錄。遺著存佚種數,與先後各家刊本,並附弟愷功遺著,略加考述,曰遺著考略,均列附年譜後,總其名曰後紀,俾景行之士得觀覽焉。


十九年冬,海寧張任政序於燕市寓廬。


清納蘭容若先生性德年譜自序 【近代】張任政.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