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越了解,越熟悉?盯着汉字可能并不适用这条规则

2022-11-13 12:01 作者:独思小小狼  | 我要投稿

“无他,惟手熟尔”,相信这句诗句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句话是出自欧阳修的《卖油翁》,讲的故事是说一个卖油翁看到康肃公射箭,康肃公射了十箭中了有八九箭,但是卖油翁却只是微微点头。

康肃公由此对卖油翁感到奇怪,并问卖油翁自己的箭法是否很高明。但是卖油翁却说,“这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于是卖油翁并展示了自己的倒油的本事。

上面的故事说的事,是一个事情做的久了,就会非常熟练。其掌握的技巧就不会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文字却可能不是这么回事。我们长期盯着一个字看,反而有可能对这个字会越来不认识了,你相信吗?

其实,长期盯着一个文字看,越看越不认识的原因是很大程度是我们产生了精神疲倦的问题。而且出于我们的想象是,这种情况不但只有视觉会有这个情况,而且在嗅觉、听觉、味觉等等也是有可能产生精神疲倦的问题。

举几个例子,比如如果你住在高速或铁路旁边,外面车辆或火车经过时,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如果你是刚搬到这些地方居住的话,可能连续很多天都会睡不好,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这种噪声会越来越没有感觉,甚至如果有一天外面没有这种声音,反而可能会让我们感觉不正常,产生疑惑。这些都是人体各种器官产生了精神疲倦的问题。

实际上,上述例子中的噪声并没有消失。以此种现象我们再来看看汉字为什么会出现盯着越久,越不认识的情况?

其实,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我们在中小学的时候都学到,一个汉字是包含有偏旁、部首等多个组成成分。当我们对着一个字长时间的盯着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容易出现神经疲倦问题。进而导致我们对这个字只会关注其中的一个部分,没有对这个字的整体感觉了,其后可能我们还会逐渐失去对这个字的读音、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国外一名心理学专家研究,人们对于元素较少图案,往往会将一个元素进行逐步拆解,先对单项元素进行了解后,再将各单项元素组成一个整体,再对各单项元素之间的联系和整体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往往整体的全面了解就会稍晚一些。而对于结构复杂的图案,人往往会把单项元素和整体轮廓结合起来一起进行感知。对于复杂图案,对整体的把握虽然仍然会稍微晚那么一点,但与简单元素的比较,对整体把握的时间也大大提升了。

而这个我相信,我们在对文字的识别时,也会多有感受,比如“珑”字,如果我们不熟悉的时候,往往会把这个字拆开成“王”字+“龙”字部首,再看下这个字是否是与“龙”字读音相似呢?

可见国外心理专家的研究对于汉字也是同样适用的,但是上述结论是否能够完全适用全部汉字仍然是缺少实验的检验。在对汉字更应该如何去正确识别,国内学者对其仍然争议,50%以上的学者更认可,汉字的识别还是需要对偏旁和部首进行拆解分析。同时,随着汉字笔画数的多少,认识一个汉字需要的时长会进行相应的增长。

越了解,越熟悉?盯着汉字可能并不适用这条规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