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模拟战争32—东欧反攻(中)
一:第比利斯战役
为了尽快地再次攻陷斯大林格勒,土耳其开始为德国支持整个高加索区战场。由于1956年的420改编,维希法国等轴心国外条约国家正式将军队编入外籍军团以做到基础的战略协调。
要攻克苏军严密防守的外高加索区,一个强而有力的坚固据点是非常重要的。土耳其军团盯上了防线薄弱部分的第比利斯,21日,土耳其第149集团军与维希法国第79集团军开始向第比利斯做包围运动但是土耳其的机械化率非常低,以至于第149集团军仅有300辆老旧的豹-II与豹-III坦克,而维希法国则比较富裕,机械化率较高,共有1100辆Walenting-190与较先进的坦克豹-V,该地区的苏军共有700辆T-50-C坦克与几乎400辆M5T-3主战坦克,则土耳其只能依赖步兵与空军才能获胜。
22日,土耳其军到达第比利斯北部,而维希法国军队则在21日晚就到达了,苏军第17军将第149集团军与第79集团军的结合部冲破,并试图包围维希法国的坦克群,但维希法国将领Nance及时将步兵布置在侧翼一线,使坦克能够先行攻击,这导致了第17军的重大损失。
23日,维希法国以包夹运动占领了第比利斯的外围村庄,并以人数优势向守城的第21军发起攻击,最终在24日7时,第比利斯的苏军投降。
二:摩尔曼斯克战役
为了对苏军进行战略上的包围,控制北冰洋显得迫在眉睫。德军北冰洋舰队与第25兵团被要求配合芬兰方面军完成任务。北冰洋舰队由13艘战舰组成,旗舰为改造完的“施佩伯爵”号巡洋舰。
苏联方调用了2个西伯利亚集团军以及北太平洋舰队的一部,共9艘舰艇,旗舰是驱逐舰“伏特加”级。
20日,芬兰第12集团军向苏军第93集团军发起了正面攻击,在第272兵团应对芬兰的攻击时,德军第25兵团兵分两路,同时出击正面战线与本部,造成了苏军方面的重大伤亡,芬兰第12、13集团军趁势推进摩尔曼斯克,并用摩托化步兵军包围了苏军的第400师与第401师,最后在22日清空城外部队,德军采用空投的办法将第27师扔进摩尔曼斯克城市中心,并采取了无差别轰炸以保证第27师享有短暂的兵力优势,外围部队在第27师成功据守之后攻破摩尔曼斯克的“房群堡垒”并成功占领该城。
占领之后的目标就是击败苏联的北太平洋舰队。“伏特加”级作为该年代最先进的驱逐舰,拥有近40km的火炮射程,压缩弹头更使它的127mm口径炮拥有接近406mm口径炮的火炮威力,同时装备了40门可重复装填的垂直导弹发射器,以当时的战斗力水平来说,施佩伯爵号无论是近程还是远程,三联装203mm口径炮都没有太大的优势。而苏军利用这一点,多次偷袭驻守在该港的驱逐舰与巡洋舰,而德北冰洋舰队则于该月26日配合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GV-48)对北冰洋进行扫荡。双方在北地群岛相遇并发生了炮战,最终德军损失7艘舰艇被迫撤退,苏军损失了3艘舰艇,暂时赢得了胜利。
三:外高加索区战役
5月1日,土耳其想要做另一次尝试以攻取高加索要塞,当前该部队已获得增强,除原有的第149集团军与第79集团军外,还补充了德军第10航空大队与罗马尼亚第22、24集团军。苏军也知道该地区的重要性,调遣了第1集团军,同时第0兵团刚从阿拉斯加撤退,将其中的第171军与第36辅助兵团分配到了高加索要塞。战斗于3日打响,土耳其军轻易拿下了巴统,第22集团军先手攻击高加索要塞东端。第171军于4日驾驶约9000辆坦克迅速包围了整个第22集团军并几乎歼灭了它,但随后第149集团军的快速抵达使第171军不得不撤退。德军掌握了空权并开始肆意轰炸苏军的坦克群与炮群,直至5日为止,高加索要塞共有49个防空炮阵地,共245门防空炮与160辆防空导弹发射车,但对于德军的超高空轰炸机来说,只有在投弹时导弹发射车才会引发危险。第24集团军围堵了东端防线,而第79集团军则随时防护侧翼以防止第22集团军的惨剧再次发生。6日,一门列车炮被从土耳其本土运送至前线并敲爆了东端防线的一点。轴心国的部队在空军掩护下迅速涌入并击溃了苏军的第1、第3兵团,而第2兵团则在持久的空军攻击下失去了战斗力。第171军故技重施试图摧毁第79集团军,但第149集团军从侧面进攻和崎岖的地形成为了极大的阻碍。8日,高加索要塞的苏军被迫放弃要塞,与第171军一并撤退回阿斯特拉罕与罗斯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