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华青玉谈诗词】反听劲抒情法

2020-05-30 08:24 作者:青玉道长青玉案  | 我要投稿

今天这个还是很牛的一个方法,是我无意中想到的。

大家应该都知道,太极拳里面有一句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就是太极听劲的核心,咏春里面也有“听桥”之说。

如果说是要把对手翻到,我们就要去找对手的重心,就是阻力点,并找到合适的用力点进行扳倒,这个原理学过点武术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就是说要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对手的劲力,从而达到卸力借力,以柔克刚的效果。

那么在诗词中,我们也可以这么做,我们把我们的思想感情分布于诗的每一句,不要漏过每一句,也不要重复。

下面给大家细细说一下吧:

杯子原理

我们先给大家在形象的讲解一下“听劲”。

一个杯子

装满水

用手推它的任意部位

推不倒

只是动了一段距离


一个杯子

装五分之一水

用手推它的下部

推不倒

只是动了一段距离

用手推它的上部

诶呀

推到了


懂的吧

当然一下给出的两种方法只是在抒情方面的啊,不是诗词排版方面的啊!

反听劲抒情法

那么在诗词创作中,我们就要避免这种下部重,头部轻的现象。这样就不至于让读者把我们的诗词从上部“推到”,甚至是头重脚轻,读者一个“扫腿”就帮你把专业团队找好了。。。

所以,我们应该“反听劲”。

如何“反”?

不要放弃全诗的每一个句子。

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融入感情。

这样就不会有人说你:你这句写个啥意思?瞎凑的吧。

比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杜甫《登高》

历代的诗词评论者,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认为前面三联气势足的一批,但是第四联就气势显得有点弱,头重脚轻了,因为根据传统的诗词排版——“起承转合”,都是应该最好一句感情最浓郁,意境最高深,意韵最悠长。

如果第四联气势能够在强一点,那就太太太太太太好了。当然,这也不影响这首诗登上“七律之冠”的宝座哈。

反听劲抒情法2.0升级版(李氏朦胧派打法)

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是说我知道你的力点在哪里,但是你不知道我的力点在哪里,这是很难的,那么到了诗词里,照样是很难的:

我知道你会怎么理解我的诗词,但是你就是理解不到我的真实意思。

这里的“李氏”指的是“李商隐”啊。

你永远不知道李商隐的诗词写了啥,但是就是觉得好厉害。

拿大家最熟悉的来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无题》

爱情诗肯定大家都是公认的啊,但是总有人把第二联理解成无私奉献的啊,虽然化用也不是不行,但是这样毕竟有悖诗人原意。

关于这首诗,写给谁的说法也有很多,每一句的寓意说法也有很多,反正我认为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够揣摩出李商隐的原意,就中真意,问李商隐去儿。

看李商隐的诗词,你会发现他的诗词每一句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关联,而且有好多好像都是在议论(议论最容易造成使读者认为没关联),但其实还是都围绕一个主题的,然后每一句的意思你根本看不懂。。。每一句的感情也都理解不进去。。。你去读李商隐的诗,不结合赏析你都不知道他抒的哪门子情。。。

所以,要想做到李商隐朦胧派的这种独特“打法”,就可以按一下这几点来“打”:

  1. 一句一情,不重不漏,藕断丝连,紧扣主题

  2. 适当添加至少两联连在一起的议论

  3. 抓牢意象、典故,把所有感情藏进去,不留半点痕迹

  4. 尽量不要直接抒情

  5. 文字要优美,语言要华丽,因为别人可能理解不到你的思想感情,所以你必须给人造成一种朦胧美丽,清新典雅的感觉,给读者造成一种即使不能理解但还是觉得你写的很有感情、很有意境的错觉。

当然,语言华丽,文字优美,不能作为辞藻浮华,感情浅薄的借口!

哈哈哈,真就太极打多了什么都可以嫁接了是吧。。。

【宁华青玉谈诗词】反听劲抒情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