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明亡国,崇祯做错了?

2021-03-17 23:54 作者:pleeblog  | 我要投稿

大明朝自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灭亡明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为何最终大明朝会被区区后金女真(韩国认为女真是其祖先的一支)打败而亡国了呢?


 

我们先看一下,最终当事人是如何说的吧,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想必在临死之前,崇祯帝朱由检总算是回过神来了,写下了“诸臣误我,文臣皆可杀”几个字,带着太监王承恩上了煤山,自缢身亡。

曾经雄心万丈的朱由检,当初是看不上他各个天启这个木匠皇帝的,至于天启最终嘱托他“重用魏忠贤”更是不屑一顾。事实却证明,朱由检就是那个被赵本山忽悠的厨子,慢慢的就忽悠瘸了。当东林党把他定位到大明中兴的千古一帝,并且他竟然也自认为自己就是那块料的时候,就注定了他悲剧的开始。这个时候其实我想起了几句话,那就是专业的事情一定要让专业的人来做。朱由检这个半路出家的“信王”终究是没有培训就直接放到了火山口。

1、自断耳目手脚

在文官集团的吹捧下,朱由检彻底剪除了宦官集团,要是魏忠贤真如历史说书,仅3个月刚刚上台的朱由检能轻松发配魏忠贤去守灵?缺乏平衡的东林党彻底失去了控制。

2、财商欠佳

崇祯登基后,被文官集团的忽悠,去除了天启年间的工商税,因为按照今天的说法资本主义已经在明末出现了萌芽,这些萌芽的根自然就是文官世家大族。缺少了这么一大块收入很快就出问题了,辽东长期的战事所需要大量的军饷,从什么地方处呢?于是文官提出了以征“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名义,再在农业税上多收一点,这就是崇祯时期的“三饷”。随着战事愈烈,钱还不够,怎么办?文官们又建议撤掉不必要的机构,以减少财政支出,这个机构就是驿站。我们已经知道了李自成就是那个时候下岗的。

3、能力平平刚愎自用

提到崇祯大家都赞叹他的勤勉,然而方向不对,做的越多错的更多。即位以后的崇祯帝在轻松“搬到”魏忠贤,让他有些自大,因此对于国家实力、自己的能力都产生了错误估计。甚至当初袁崇焕“五年平辽”一喊出,崇祯竟然都信了!其实,这和老板们画大饼说“五年上市”一样一样的,我们还是麻醉自己相信这种鬼话,我们耽误的是青春,而崇祯丢掉的就是生命,貌似差不多。无论对内张献忠、李自成的农民军还是对外战场上,崇祯都忍不住插插手,无论松锦之战还是潼关之战,能力平庸耳根软趴趴的崇祯直接坑丢了自己的未来。大明这艘千疮百孔的木船,还是没有挺到港口实现升级成为铁甲舰。

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一下文官。

从明朝前期的高风亮节到后期的钱谦益陈名夏等“士林领袖”们的各种秀下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明朝前期的官员,深受理学教育熏陶,看淡财富田产,最重气节名誉。随着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文人传统信仰已经开始改变。官员忙着买田置地,做生意,社会风气逐渐大变,“嗜名躁进,逐臭慕膻之徒,亦多窜于其中”,商贾在位,财货上流。大家不妨参考一下美国大选,谁当皇帝(总统)已经没关系了,只要不妨碍圈钱拿权,李自成的大顺可以投降,建奴黄台吉来了,虽然内心一鄙,照样可以磕头。


 

在王朝的最后年代里,从来不缺忠臣义士,但英雄们无一例外,他们被劣币驱逐,被淘汰出权力之外。最终只能以孤军奋战的方式,悲壮的燃烧自己释放那最后的璀璨烟花。留下朝堂里的一地鸡毛,公约迎新主。


大明亡国,崇祯做错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