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到底到哪里去了?(十七)

司马迁写史记,给最终彻底败亡的项羽做了本纪,这确实是非常不一般的做法,也开创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先河。应该说从公元前207年到汉代正式成立的公元前202年之间的这空白的5年间,确实不好纪年。因为公元纪年法是从清朝灭亡才开始正式应用。过去的纪年,必须先找一个皇帝,确定一个年号,才可以纪年。比如秦始皇2年,汉高祖3年,或者汉武帝元狩2年等等。而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也会出现没有一个正经大统一的王朝和皇帝的空白期,这种情况出现过多次。比如南北朝的数百年的大乱和五代十国几十年的混乱。但是封建史上第一次没有皇帝做纪年的空白期,就是从秦二世被干掉到刘邦正式上位称帝之间的这5年。司马迁创造性地给项羽做了本纪,也就意味这5年其实是项羽说了算的时代。

当然项羽说了算,也只不过是在这5年内的前半段说了算,后半段就基本不行了。项羽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意思。军事能力相当不错,性格也很果断;但是搞政Z斗争却基本上是一个低能儿。项羽本人加上其手下,公开放过刘邦的机会不少于一只手,任何一次项羽都能成就帝王大业。但是就是不去做。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这和项羽的出身和年龄都有关系。先从年龄上讲,项羽到乌江自刎,也不过才30来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代。作为年轻人,做事比较冲动,有闯劲,敢冒险;不惜以身犯险,冲锋在前。项羽能在巨鹿击败秦军主力,靠的就是年轻敢闯。这一次豪D一把的成功,也为项羽奠定了称霸天下的局面。但是在成功之后的人生管理不当,往往是年轻人的成功不能长久的一个习惯性的大问题。项羽外表为人豪爽,但是内心其实对人一贯很不信任,因此并没有一个高素质的核心团队来为项羽策划辉煌成功后的下一步人生规划。

再说项家世代都是楚国高级将领家族,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社会地位,让项羽并不具备一步到位称帝的信心,总是希望可以以“霸主”的姿态遥控天下而不是统治天下。而贵族出身的项羽做事特别爱面子,不喜欢“背后捅D子让外人看不起”,因此屡次放走刘邦。而刘邦就是一个底层混混出身,做大事不拘小节,有好处也表面上大家均分。毕竟刘邦走到任何一步,相对其基本出身都已经是成功的。遇到性命危险,亲生儿女都可以抛弃2次,这绝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出来的。另外刘邦和项羽正面PK的时候,已经是一个50岁还多的人,完全是一个社会老油条了。因此出身上层的项羽在年龄和阅历上反倒远远不如刘邦。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楚汉之争的成败就很有说服力。项羽不重视传国玉玺,项羽败亡后,大秦之玺自然就成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汉王朝的第一瑰宝,以及汉朝皇帝向天下发号施令的绝对信物。

汉代一开始大部分上层都是草莽出身,做事没什么规矩。刘邦只好让懂得秦代宫廷礼仪的人对全体朝臣都进行了“上岗”培训,这才有模有样按照规矩来。西汉发展了70多年,国力大涨,开始对外反击匈奴,并且开拓岭南和大西南。到了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各种行政规矩已经非常完备。而传国玉玺的保存和使用也已经有了严格制度。专门有一名高G负责保存传国玉玺,并且在需要使用时按照程序盖章。汉武帝末年发生巫蛊之乱,太子刘据被杀。最终只能由霍光扶持幼子刘弗陵即位。霍光担心在这个重大权力交接的过程中有人不服他,就当面严厉命令掌管传国玉玺的官员把玉玺立即交给他个人保管。但是掌玺的官员打死都不给他,弄得霍光在全体朝臣面前很没面子。这说明传国玉玺的保管制度已经很严。霍光只好自己就坡下驴,公开对掌玺官员说,我只是试试你是否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