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报 到

2021-03-07 09:23 作者:谭浩俊  | 我要投稿

报 到

电影《你好,李焕英》感动了我,特别是母亲送女儿的那一刻,让我彻底泪崩了。那一刻,不正是我的母亲和姨夫送我上学报到时的情景吗?

报到是母亲和小姨夫一起送我去的,自打母亲离婚回到娘家以后,大事小事就都离不开姨夫姨娘的照料,小姨夫就像我的父亲一样,给予了我5岁起,不,出生后就没有过的父爱。

为了能够赶上每天一趟的火车,母亲凌晨三点就起床了,姨夫也是一大早就赶到了我家,五点钟就从家里出发——火车站离我家有18里路。

原本,可以先坐汽车到县城,再乘火车到学校所在地的。但是,坐火车只要6毛火车票钱,同时坐汽车和火车则要7毛钱,多了一毛钱,三个人,就是三毛钱。妈妈觉得,没有必要多花这么多钱(对当时我家的经济条件来说,真的可以用多花这么多钱)。

而这种想法,在我读中专的两年时间里,也都坚定不移地“执行”了,都为了省一毛钱,每次回家都让自己走18里路。特别是有一年放寒假回家,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身上背着几十斤东西,我还是坚持坐火车回家、走18里的雪路,而没有舍得多花一毛钱。因为,一毛钱,就是我一天多的伙食费。

从家里到火车站,我背着一个几斤重的小包,姨夫背着一个大包。由于穷人的孩子上学,为了减少回家的次数,节省一点路费,会把各种可能用到的东西都准备好。虽然那些行李放在今天的孩子身上,没有一件会看得上,甚至会与父母大闹,如打了很多补丁的衣裤,分量很重的被子,用柳条纺织的旧箱子(就是这只箱子,也是姨父送的),等等。所以,母亲肩上的行李,有好几十斤重。姨夫想抢过来挑,母亲就是不同意。母亲说,平时麻烦姨夫姨娘的事已经够多了,这次姨夫又亲自送我去学校,怎么还能让姨夫受累。而母亲,这些年来都是一个人带着我们,挑重担早就成了习惯。

路上,母亲对我和姨夫讲,这点重量不算什么,这点路更不算什么。队上干活的担子,比这重多了。两个姨娘上学的地方,也都在20里以上,她每星期至少去一趟,给姨娘们送吃的,给她们送换洗的衣服。

母亲还讲到,有好几次,她与隔壁有亲戚关系的外婆,跑到我读书的城市打酱油,早上五点出发,晚上十点左右到家,就为了打十几斤酱油,来回至少150里地。母亲说是那里的酱油好,实际是为了省每斤两分钱。

到了学校,虽然学校比我想象的要差不少,操场上全部堆放的是各种机器,但是,能够从农村进入城市,母亲的脸上还是充满喜悦的。因此,报完到后,母亲和姨夫赶紧给我把床铺好、并带我去食堂等走了一遍。这一切,母亲就没有优势了,都是姨夫的优势。毕竟,姨夫也是农具厂的厂长,见世面比较多。

把这一切做完后,母亲又再三叮嘱我,要注意这个那个,要怎么怎么。平日里,巴不得我马上就考上学校,成为消费户。真的把我送到学校了,母亲又不放心了。离开学校时,我看到母亲的泪水。更重要的,下午五点多的火车,到站后,还要走18里路,到家一定又要很晚很晚了。

看着母亲和姨夫的背影,那一刻,泪点比较低的我,也眼泪下来了。考上学校的喜悦,在这一刻,也似乎消失了。而到学校后的新鲜感,则荡然无存。我的心,随着母亲和姨夫的身影,被带走了。


报 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