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高考作文素材优质源:青年奋斗者

2021-02-07 08:34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青年奋斗者解说


2021新时代大幕已然拉开,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朵朵“后浪”比肩奔涌,“拼”的是自己的精彩明天、国家的灿烂未来。青年奋斗者们,他们的宏图梦想,从这里起航。


青年奋斗者人物



【拼搏宏图】前方科技高能预警,创新我要做主科技工作者,刘昌儒,28岁


【高能故事】7年前,刘昌儒观看了科幻电影《安德的游戏》,“太空空间站”这样的概念于他还只属于电影;2年前,观看《流浪地球》时,他俨然已成为剧中人。28岁,上班4年,在大咖云集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刘昌儒履历不突出。可压在他身上的担子,并不轻。出于任务需要,所里任命他担任中国空间站实验舱小机械臂项目总体调度。研发小机械臂是空间站关键技术。刘昌儒至今也想不明白,这么重要的责任为什么交给他这个年轻人。但“军令”在前,无可推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任务重、时间紧。刘昌儒的角色像是“总管”,这意味着,各科研环节他要烂熟于心,重要试验要随叫随到。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任务恰逢重要节点,从大年初三起,他每日冒风险上班。出家门时,他不敢回头,怕看到父母眼中的担忧。近2个月时间里,几乎每天凌晨他的电话都会响起,涉及设备调试等各种问题。“其他都挺好,就是头发掉得有点多。”不过,最近刘昌儒也怀揣着两件喜事:项目完成阶段性任务;曾经质疑他的一位前辈,对他竖起大拇指……


【青年新愿】掉头发、睡不好,刘昌儒不否认科研工作辛苦。“无奋斗,不青春。既然钟情于科技创新,就要一拼到底。”刘昌儒希望,2021年开始,他和千万科技工作者,都能顺利做好“大项目”。项目结束后,或陪伴父母身旁,或约上三两好友畅谈,共享人生“小幸福”。



【拼搏宏图】产业“创先锋”何需“凡尔赛”技术工人,魏金龙,33岁


【高能故事】“能吃苦就留下干,不能就趁早走人!”10年前,魏金龙刚来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光电集团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时,被分配做车工。这是师傅对他说的第一句话。高考遭遇“滑铁卢”,当科学家的梦想熄灭了。工作后,又遇到了“铁面无情”的师傅。就此沉沦,还是拼一把?年少气盛的他暗下决心要换个活法。他撸起袖子,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磨刀、磨钻头学起。每个夜晚,与他一同进工厂的年轻人常结伴出去玩。他总是找借口推辞,自己留在车间反复进行车削试验。白天衣服脏兮兮,他围着设备与零件打转,一有空暇就学习技术,从二维制图到数控设备独立编程,厚厚的书被他一本本“啃”下。时间推移,魏金龙逐渐崭露头角。编写专用的车铣复合UG后处理程序,将车铣复合机床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创新车削方法,实现零件合格率99.8%以上、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2020年5月,魏金龙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这次,一向不苟言笑的师傅,对他笑了。


【青年新愿】“我是技术工人,但不是低端工种。”国家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愈加重视,魏金龙觉得很提气。他说,希望新年里,越来越多的工人能捧起书本、潜心钻研。“2021年,我也会做更多的工艺改进,带动更多技术工人向工匠转型。”



【拼搏宏图】脱贫“爷青结”,乡村振兴可以单曲循环“博士”第一书记,撒宗朋,33岁


【高能故事】东北的天气最近进入“速冻模式”。但撒宗朋刚进村,就遇上热腾腾的招呼。“撒书记,我家杀猪了,快来吃肉!”撒宗朋说,这是村民对亲朋的“最高礼遇”。33岁的撒宗朋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职公务员。3年前他主动请缨,成了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南岗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时,“博士书记”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打小在城里长大的他是个农村“小白”。刚驻村时,他主动与忙碌的村民“套近乎”:“阿姨,这黄瓜往哪卖啊?”一句话引来捧腹大笑。原来,绿油油的长条蔬菜是绿皮茄子。一场玩笑加深了村民们对他的印象——城里来的,啥都不懂。打那天起,撒宗朋自掏腰包做了印有自己姓名和手机号的陶瓷杯,挨家挨户上门送水杯,和村民拉家常。走遍村里227户人家,他记住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也让村民们记住了他。大安市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他深入了解后发现,致贫原因之一是农民守着盐碱地,种植玉米产量低。他鼓励大家将黄菇娘、蒲公英等经济作物进行轮作。如今黄菇娘产业年销售额达360万元,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500元。南岗子村脱贫了,撒宗朋也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青年新愿】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博士书记”最近正组织村里建设扶贫车间,还教村民搞直播销售……撒宗朋期盼,新年能有更多青年人加入乡村振兴队伍,让“青年力”在田间地头改天换地。



【拼搏宏图】加满青春buff,玩转民间艺术“小清新”道明竹编传承人,肖瑶,27岁


【高能故事】美丽的川西林盘,从不缺少诗与远方。在四川成都崇州道明镇竹艺村,一家竹编小店素净雅致。每有感兴趣的游客,店主肖瑶便会将道明竹编的故事娓娓道来。肖瑶自小随母亲学艺。在她眼中,母亲长着一双巧手,竹条在灵活的指尖上下翻飞,很快就编成工艺品。母亲渐渐老去,肖瑶选择了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她记得,一位耄耋老人在展会上看到她制作的瓷胎竹编作品,竟激动地给她鞠了一躬。那时,她下了决心放弃大城市工作,重拾竹编手艺。青春的“加成”,让古老技艺换新颜。肖瑶将流行元素融入竹编中,制成饰品和竹装置艺术品,受到市场欢迎。“从未想过传统与现代结合,美得如此清新。”有客户如此赞叹。肖瑶的男朋友如今也随肖瑶回村创业、编织梦想。两人将作品传到抖音等平台,一些年轻人看到视频后慕名而来……以道明竹编为内核,竹艺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青年新愿】“很多手艺人都在坚守、传承和开创。”肖瑶说,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2021年竹艺保护传承能星火燎原,勾勒出更多实现梦想的业态和平台。



【拼搏宏图】拼命执法小场面,环保开挂不需要解释青年环保工作者,翟冀飞,30岁


【高能故事】“这些年为了环保执法,我是真的拼命了。”翟冀飞说。翟冀飞大学毕业后入伍,转业后选择到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工作。5年来,他为治散乱污,闻遍辖区饭馆油烟味,也蹲过企业排污口。被“拒之门外”,经历“鸡飞狗跳”场面也是家常便饭。听起来惨兮兮,但翟冀飞说自己“苦并甜蜜着”,“我在做对国有益的事,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价值。”让他更开心的是,当前环保执法正向精细精准转变。比如,他们应用大气颗粒物自动检测系统,在每个辖区工地长出“眼睛”“耳朵”“鼻子”,使查处污染现场的时间从3天缩短到24小时之内。如今“拼命事”“苦差事”逐渐减少。翟冀飞说,越来越多企业从过去和执法人员“躲猫猫”变成主动配合,有的工厂环保设备坏了还主动联系他们咨询维修,有的宁愿少挣钱也要先让环保达标。环保理念正深入人心。


【青年新愿】“前几年,北京常出现污染天气,但这两年天越来越蓝,河水越来越清澈。”翟冀飞期待,新的一年,新科技在环保领域“跑起来”,让查污治污更精准更有力。新年到来,看我神州浩气霓虹,青春正好。



青年奋斗者优质时评



青春之我,在奋斗与担当中成长

年轻的女研究员埋头在各种精密仪器间,一旁播放着火箭升空的资料画面。她说:“航天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酷炫的是结果,过程或许是漫长枯燥的。但这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


“90后”运动员身披国旗穿梭在冰场,他又为祖国赢得了一枚奖牌。“现在我不光是出于兴趣和爱好,更是肩负一种责任,为了国家的荣誉出战每一场比赛。”他说。


青年演奏家在世界巡演中收获阵阵掌声。他说:“当我们在不同的领域中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的根是最扎实的。”


这是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女研究员徐颖、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钢琴演奏家郎朗……众多青年代表纷纷出镜,他们的各色青春,拼凑出当下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缤纷图景。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陈云霁的青春关键词是奋斗。


12年前,我国的通用CPU芯片研发还处于追赶者的位置。彼时25岁的陈云霁敏锐意识到,只有顺应智能时代趋势,提早布局智能算法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才能弯道超车。但这条道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平坦,陈云霁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向体系结构顶级会议投稿,最后都以被拒稿而告终。


然而,没有论文、招不到学生、申不到项目这些摆在面前的难题,并没有让他放弃智能芯片之梦。他将研究中的冷遇与孤独视作成长必经的磨炼,并用多年的坚持换来了厚积薄发。陈云霁带领团队研制成功了国际上第一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寒武纪1号”,其智能处理能效为传统芯片百倍。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能够怀着对科研的虔诚信仰和对国家的极致热爱,在实现自己科技报国理想的道路上持续奋斗下去,就是最大的幸福。”陈云霁说。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务支援支队中队长张旗的青春关键词是担当。


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工作13年从没在家过除夕的张旗又一次把请假条收了起来。大数据防疫没有先例可循,作为一名科技警察,张旗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去,抢占每一个时间节点,仅处理数据就达1.6亿条。短短几天,无感密接、高风险人员、人员流动趋势等20多个数据防疫模型就这样完成了,并马上应用到一线,提高了数据的防控能力。


“从警以来,加班加点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便饭,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保持通信畅通,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其实我们也是普通人,但只要穿上这身警服,我们就只有一个称呼,人民警察。”张旗说。


梦想与坚持,让他们抵达更远的地方;责任与担当,激励他们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青春之我,在收获中成长。



青春之集体,在战疫中汇集强大能量

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如今,他们成了抗疫一线主力军。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是驰援湖北的一支重要医护力量,这支426人的队伍里,有刚满24岁青春活泼的护士,有推迟婚礼的准新郎,有刚当上父亲的青年医生,有刚刚给孩子断奶的妈妈。


他们在湖北收获了别样成长。“这段时间内,我经历过气管插管、有创无创呼吸机调整、动脉穿刺、休克抢救等,工作紧张而忙碌,而我们也不断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超说。


在这样的感受下,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在抗疫一线抢救生命的情况,表达继续发挥党员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决心。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深情称赞:“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还有不少青年集体奋战在不同的战线上。


1月30日凌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急需大量熟练的电焊工和钢结构工支援。中国铁建青年文明号“中铁十一局梧桐苑三期项目部”27名骨干组成青年突击队,自带电焊机具20多台,火速驰援火神山医院施工。全体突击队员争分夺秒,两天一夜连轴转,圆满完成了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定的施工任务。


1月23日10时起,武汉高铁站因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不再有旅客乘车。但此后的42天里,全国各地、各战区驰援武汉的1/3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由武汉高铁站转运各医院。1月25日组建起的“头雁党团员突击队”扛起了为生命接力的大旗。700多箱医疗物资,他们用“人力传输带”有序卸下,全程仅用16分钟。


青春之集体,让年轻的力量汇聚在一起,迸发出磅礴的热能。





时代之青年,在复兴之路上不断前行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是五四运动爆发101周年的日子,是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背景下的青年节。


网上主题团日中细数了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在中华民族身陷苦难之际,自请长缨、奋起抵抗,让中华民族“站起来”,如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他们自强不息、革故鼎新,让中华民族“富起来”,如钱学森、朱光亚、邓稼先……那些神州大地上令人惊叹的巨变,都是那个时代青年们的故事。


属于这个时代的青年故事正不断上演。


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经过这场战疫,我深切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广大医护青年今后应更加努力,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继续奋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获得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心内科副主任余锂镭说。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新时代青年的寄语,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词:奋斗和担当。”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潘晨说,作为年轻人应该学习战疫青年的奋斗与担当精神,继续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不断奋斗、保持前进的姿态。


“今天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的年轻一代,已经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更加敢做敢当敢为,他们可能是中国近代以来最自信的一代。”在网上主题团日“五四青年节特别团课”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特别表达了对当下中国青年的期待,“今天的年轻人,要与伟大的时代一起成长,与伟大的国家一起奋斗,一起成功。”



2021高考作文素材优质源:青年奋斗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